邓晓琳,城口人,1993年赴天津,先后创办天津仟佰亿家具公司等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逾1亿元。目前,其经营触角已延伸至医疗、房地产、生态农业等诸多领域。
邓晓琳和丈夫在生态农庄里察看果树挂果情况。
重庆频道消息 感言: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邓晓琳的英文名叫“Mary”,身边的朋友都叫她“玛丽”。她自己也深爱那款经典的红白机游戏《超级玛丽》:游戏中主角必须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一路奔跑、跳跃,吞食蘑菇,收集散落各处的金币,不断努力,才能成功通关。
游戏中的情境恰似邓晓琳自己的经历——从巴山渝水到京杭大运河畔,22年来,凭着敢拼敢闯的劲头,她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相信我,我能行”
京杭大运河静静地从天津市武清区流过。2015年9月底,武清区金博工业园内,身为天津市仟佰亿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邓晓琳在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采访。
一头齐耳短发,圆圆的脸庞,笑容温暖而亲切,说话泼辣利索,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这是她给予记者的第一印象。
时光回溯到1993年6月。当时22岁的邓晓琳辞去了在城口县供销社的稳定工作,决意前往天津打工。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批评她过于轻率,只有父亲邓光宇说了句:“你自己拿主意吧!”
父亲是邓晓琳最崇拜的人。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二的她性格性也最像父亲,耿直、幽默。
“从小我就梦想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邓晓琳说,正因为有了父亲这句话,不安分的她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巴山,随着打工大潮来到了天津。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台资企业担任焊工,从事自行车铔弧焊。
半年多时间后,公司需要招聘一名财务人员,从事过财务工作的邓晓琳大胆报名。面试时,她自信地表示:“相信我,我能行!”成功打动了公司老板,在6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这成为她人生中的转折点。从会计到车间主任,再到厂长,在那家公司,她待了整整8年,熟练掌握了产品的工艺流程,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淘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9年底,有朋友告诉她,一家台资企业正在天津筹建一家大型贸易公司,有意寻找几家加工厂合作配套。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要自己创业!”邓晓琳说,2000年3月她在武清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天津市统御粉末喷涂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车辆配件漆喷涂业务。
万事开头难。她找朋友合作,招来10多个工人,租下厂房,又东拼西凑筹集了30万元启动资金。但建设一条生产线最少也要投入100万元。她找到三家设备生产厂的老板,磨破了嘴皮,凭借着良好的信誉,终于把设备赊到手。
不幸的是,变故突现:那家台资企业因故取消了组建贸易公司的计划。眼看要到手的大订单没了,怎么办?
为了找业务,邓晓琳找来天津黄页电话簿,筛选出所有潜在客户,不厌其烦挨个打电话过去联系业务,平均每天要打100多个电话。
“半年时间,我打了近万个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有四五家单位回应了。”回想起当时的艰难,邓晓琳至今还激动不已。
由于技术精湛、诚实守信,天津市统御粉末喷涂公司的客户越来越多,月销售额很快超过100万元。不到两年,她就偿还了所有债务,并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这个女人不得了”
“创业,不一定非要万事俱备才动手。若有东风,万事可备,这东风就是人。”邓晓琳感叹道,“我相信,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2003年底,邓晓琳创办仟佰亿家具公司,开始进入出口家具生产领域。没多久,朋友为她介绍了一个台湾客户,并带来了客户的20多款设计图,要求一个月内做出样品送到深圳。
“当时我刚进入这个行业,太需要这样的大客户,同时也因为对样品生产的难度不够了解,便一口应承下来。”邓晓琳说。
临近交付期限,她还有七八套样品没完成。台湾客户得知进度后非常生气:“做人要讲信用,你要负责任!既然做不到,当初就别答应!”
邓晓琳的斗志被激发起来了,马上召集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通宵达旦地加班,接连忙了几天,终于按时完成了样品生产。然而因为临近年关,物流公司停止收件,生产出来的样品无法发运深圳。
邓晓琳果断出高价包下一辆卡车,日夜兼程,将样品如期送达深圳,组装好,整整齐齐摆在客户的样品室里。
“这个女人不得了!”那位客户十分感动。
“同样一套图纸,他当时还给了另外两家工厂,但最后准时交货的只有我一家。”邓晓琳告诉记者,从此,她赢得了这位客户的信任。从2003年至今,这位客户每年给她的业务额都有200多万美元。
有意回渝发展产业
邓晓琳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美国地图,一有空,她就要对着地图仔细研究。
仟佰亿家具公司最主要的市场是美国,70%产品销往那里,合作伙伴包括沃尔玛、凯马特等大型超市卖场;剩下30%则出口到德国、英国等国家。去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2亿余元。
几年前她又注册了天津市艾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养老护理设备;成立了绿化园林公司,开起了生态农庄,生意越做大,越做越红火。
虽然离开家乡20多年了,但是邓晓琳和丈夫的户口一直还在城口,舍不得迁走。近年来,她累计向城口贫困学校、贫困学生捐赠助学善款逾100万元。
“城口生态环境好,今后若有机会,我打算回老家发展养老产业。同时把生态农庄的成功经营模式带回城口,发展生态农业。”她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