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张毕红
殿初伟
重庆频道消息 记者来到这里时,恰好赶上了牧场最繁忙的时节:包括众多重庆籍员工在内,大家不仅要为大约5000头奶牛准备数量巨大的青贮饲料,还要紧张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闭关”……
感言:自己选择的路,要无怨无悔走下去。
宁夏中宁县的秋天,万里无云,天蓝得让记者有些不适应,它似乎是透明的。蓝天中,悬着火辣辣的太阳。
这样的天气条件对人而言,可能过于酷热,却非常适合奶牛生长。正是看中这一点,重庆的知名企业天友公司在此投资建设了天宁牧场。
从2013年4月起,天宁牧场每天发运4车共计120吨鲜奶至重庆。值得一提的是,天友的高端奶产品,有50%奶源都来自这座距离重庆1000多公里远的牧场。
记者几个月前来到这里时,恰好赶上了牧场最忙碌的时节。那段时间,包括众多重庆籍员工在内,牧场员工不仅要为牧场大约5000头奶牛准备数量巨大的青贮饲料,还要紧张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闭关”。
烈日下,为奶牛储备“口粮”
在距离天宁牧场几公里的地方,有属于天宁牧场的大片玉米地。每到这个季节,天宁牧场的收割机就会出现在这里,将玉米秸秆连同刚成熟的玉米一并收了,切割、碾碎后装运起来,一车一车运回牧场。
记者来到玉米地时,重庆籍员工殿初伟正站在田坎上,指挥一辆满载的运输车驶出田地,再示意另一辆运输车抓紧时间进场。
作为这项“收集”工作的负责人,殿初伟非常明白自己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性。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段时间,要为牧场里大约5000头奶牛储备全年大多数时间里的“口粮”。
奶牛的主要饲料是青贮玉米,也就是把玉米、秸秆等青绿饲料切碎后填入、压实在青贮塔或窖中密封储存。在密封条件下,这些青饲料经微生物发酵作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解,变得多汁、富含氨基酸,且更易于为奶牛的消化系统所吸收,是奶牛一年到头大多数时候的主饲料。
殿初伟每到这个时候总是非常忙碌,因为他需要连续工作,以确保玉米、秸秆是在营养价值最高时被收割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奶牛接下来一年能吃得好、长得好,从而产出优质牛奶来。”
但是,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并不轻松。这个季节里天宁空气干燥,空中基本无云,晴空下人与太阳之间似乎没有了任何“阻隔”。
站在玉米地里,十几分钟后记者就感觉全身火辣辣的,十分难受。而对于殿初伟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七八个小时不过是家常便饭。
“为了抢时间,没有别的办法。”他说。
面对恶劣的环境,殿初伟很少抱怨。这也是宁夏籍下属们最佩服他的地方:“太阳很毒,有时候连我们当地人都受不了。但他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干活时冲在最前面。”
听下属这样“表扬”自己,殿初伟笑了笑:“既然选择了来到天宁,那就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要是我自己都一天到晚抱怨个没完,那一大堆事情谁来干?”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殿初伟笑着和记者说了自己的一个小心愿:“希望我在重庆家中的妻子能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那样的话,她就可以真正明白我每天有多忙碌、多辛苦了。”
营养师:为奶牛提供“营养大餐”
青贮饲料是牧场里奶牛最主要的饲料,但奶牛也不能光是吃那个东西。奶牛的食物中,还需要搭配其他营养成分,比如青草。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来自重庆巫山的小伙子张毕红。
身穿迷彩服、头顶迷彩帽,还戴一副墨镜的这位奶牛营养师,出现在记者面前时似乎有些紧张。只是,在开口介绍牛奶“营养餐”配比的一瞬间,他脸上的拘谨表情感迅速消失了。
“要保证奶牛的营养吸收全面、丰富,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随时了解奶牛的健康状况。”张毕红说,为奶牛提供的“营养套餐”配方并非一成不变。他要随时密切观察每头牛的饮食、排泄等情况,再进行粪便检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它们搭配出最好的“营养餐”。
张毕红试着引领记者近距离接触奶牛,但大部分奶牛显然对记者不“感冒”,见有生人靠近便躲得远远的。而当张毕红独自走近它们时,一头头奶牛会争相将脑袋凑过来,显得十分亲热。张毕红与奶牛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见一般。
为什么会来到千里之外的天宁牧场?张毕红说,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
“以前我在重庆恒都农业公司上班,所从事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隔得比较远。”张毕红说,他的专业是“反刍动物营养学”,与动物的饲料搭配工作密切相关,“在天宁牧场我能够学以致用,虽然这里离家乡很远,我还是愿意来。”
如今,张毕红的妻子也在天宁工作,两人在这里安了家。有时,他也会怀念重庆,尤其是家乡的天气,“这里的气候还是干燥了一些。”
太偏僻,业余生活成了大问题
如果说殿初伟和张毕红只需要负责牧场运转中某一方面的问题,那么身为天宁牧场副总经理的胡波,要管的事情要多得多。
胡波是渝中区人,在来到天宁牧场前,曾担任天友冷链物流公司总经理。他告诉记者,“我对农业非常有兴趣,来到天宁牧场其实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来到天宁牧场之后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尤其是这里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枯燥、单一,大大超出了胡波的意料——牧场地处偏远且环境相对封闭,牧场内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尤其是到防疫期牧场需要封闭,这一“闭关”往往就是几个月时间。
因此,牧场员工在业余时间没什么地方可去,也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长此以往,显然不利于牧场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所以胡波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自己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该如何让众多下属尤其是来自重庆的员工尽量适应牧场的独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胡波为此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技能培训、跑步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员工加强锻炼,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至于他自己,很多时候则喜欢呆在房间里看书或者外出散步,以此来调剂枯燥的业余生活、排遣寂寞的情绪。
“牧场里有很多重庆人,和本地员工相比,他们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来适应这里的环境。帮助他们融入这里,让大家的业余生活尽量丰富一点,是我们牧场管理层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