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稳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今天,记者将和您一起回顾,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们的努力与收获。
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今年全市GDP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11%。
25件重点民生实事 1-11月实际完成投资305亿元
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7万人,累计完成51.6万人;解决1100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通达率为100%;解决179.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987所撤并村卫生室建设、9.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1.35万口山坪塘整治;
14个试点区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新建15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485套教师周转宿舍,实施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校“暖冬计划”,惠及21个区县1001所学校21.1万多名学生;
改造城市棚户区346.4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9万户;完成22.8万人扩大就业技能培训,为大学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促进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2015年,我市持续完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相关配套政策,新出台10余项、累计出台50余项政策措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深入推动各功能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
都市功能核心区:高端要素加快集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1.9%;
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空间拓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60%;
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地位进一步凸显,GDP增速领跑全市,工业投资占全市60.8%;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生态功能不断恢复和加强,园区经济、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等持续发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抓住发展动力转换“牛鼻子” 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采取了五大针对性措施:
一是推进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加快城市核心商圈转型升级步伐,升级型消费和新兴消费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39%以上;
优化投资结构,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占比明显提升;
优化加工贸易结构,推进服务贸易“5+1”专项工作,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国性保险资产交易平台落户,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大数据应用公司投入运营。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构建“1+X”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大平台并实现区县全覆盖;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设立市场主体约30.5万户、小微企业9.5万户。
四是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改革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是积极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建立政府债务长效管理机制,债务总量持续下降,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加强要素保障和调度,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在改革方面,出台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科学确定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各项重点改革措施深入实施并逐渐见到成效——
经济领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实施科技金融基金管理改革;
统筹城乡: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完善“地票”制度;
文化领域:推进文化市场公平准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建立文化股权投资引导基金;
社会事业: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级全覆盖,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行政体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95项,深入推进网上行政审批。
在开放方面,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开放平台建设加快;
对外通道建设成效明显,“渝新欧”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预计全年开行班列256列,同比增长96.9%;
大通关建设加速拓展,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今年,两个市级扶贫工作重点区县脱贫摘帽,80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95.3万人越线达标。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
城镇新增就业约70万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97.2%;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调高250元;累计基本建成公租房2997万平方米、46.5万套。
加强平安建设 社会安定有序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重点部位和场所巡逻,抓好重点人员管控,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推进干部下访常态化,开展“3+3”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消除治安隐患和盲点;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 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确定了8项重点专项和67项重要任务,推进依法治市向实际行动转化、实际行动向实际效果转化——
确保宪法与法律全面正确实施,全面清理直辖以来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指导性文件;
健全科学立法制度,探索实行法规规章多元化起草方式;
强化依法行政,完成市级行政权力清理,完善行政处罚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推进公正司法,落实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启动实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启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加强全民普法守法,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
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水平。
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 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一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二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11月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长37天;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新建城市绿地面积789.1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1%、99%;
三是切实加强生态环保法治建设;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成1019家企业排污权核定工作,累计交易2588次、交易金额达1.2亿元。设立10亿元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 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 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建立“重庆好人”帮扶基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完善“3+X”新闻发布制度,建立重庆微政务集群,开展“逐梦他乡重庆人”等大型采访活动,汇聚和传递正能量;
启动5家文化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十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高度重视群团工作,启动群团改革试点。
全面从严治党 为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强化党建主业意识,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是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
三是从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四是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五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六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七是扎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