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观音桥商圈
物联网平台打造“数字环保”
江北区地处长江、嘉陵以北。在这2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70余万人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山水城区,打造主城生态屏障,是每一个江北人的神圣使命。
高起点科学谋划 生态文明谱新篇
2014年1月,江北区正式启动环保“九大工程”,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拉开序幕。
2015年2月,江北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41个牵头单位、130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0年,努力将江北建成集约高效产业区、宜居低碳都市区、生态文化风貌区、美丽山水展示区。
12月,江北区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将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纳入“十三五”规划,一幅“大江之北,天地大美”的宏伟蓝图呼之欲出。
转方式调结构 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014年1月,江北区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保“九大工程”实施方案。方案结合江北实际,具体内容囊括全域(污染企业升级换代工程、环境质量动态监控工程、水环境质量提档升级工程、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工程、餐饮油烟清洁治理工程、社会环境友好创建普及工程、裸土还绿工程、道路噪声防治工程、大环保网络体系构建工程)。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江北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纲领。
“九大工程”实施以来,江北区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与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
全区坚持产业结构和功能板块建设相促进,通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落实“全域污染企业升级换代工程”,强力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污染扰民企业,对西南合成、方鑫化工、青阳药业等一批污染型企业先后实施关停或环保搬迁,长安汽车四分厂、正大饲料等城区老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鲁家山混凝土生产基地和藏金阁电镀园区转型改造有序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远低于全重庆市平均水平,全区绿色产业结构基本建立。实施“全域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工程”,完成登康公司等25家企业环保标准化达标评估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环境管理实现信息化、精细化、高效化。同时,通过实施“全域水环境质量提档升级工程”,完成溉澜溪水库、石门公园景观湖整治。邀请国际知名公司对辖区内栋梁河、盘溪河、双溪河深度治理工程进行设计,目前,栋梁河深度治理工程已全面启动。
据悉,2015年,江北区级财政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达7.17亿元。
“九大工程”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改善。截至12月14日,江北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为275天,同比去年增加58天,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4.0%和23.5%;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质量达标率稳定在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6分贝和66.5分贝,分别下降0.1分贝和0.2分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1.04平方米,园林绿化主要指标全重庆市领先。
“数字环保”显身手 环保监管提档升级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环保工作管理水平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打造“数字环保”、“智慧环保”,是近年来江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在2013年,江北区就开始规划建设环保物联网平台,并将其分为“全域大环保网络体系构建工程”和“全域环境质量动态监控工程”,纳入环保“九大工程”。
目前,“全域大环保网络体系”已完成两个平台建设和使用。一是街镇环保云平台。将街镇对辖区蓝天和次级河流巡查纳入平台管理,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实现街镇对工地巡查、道路巡查、河流巡查等常规任务的自动下达、统计,并对固定任务、临时任务和应急响应三大类任务进行实时跟踪、考核,评估街镇环保工作情况,自动预警督办。二是“天眼通”企业环保设施巡查平台。在藏金阁、平伟集团等50家重点监管企业安装环保设施现场巡查记录仪,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掌握环境监管现场巡查信息以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情况。环保监管是否到位,一台手机、一个平板、一台电脑都能随时掌握,企业的环保监管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
“全域环境质量动态监控体系”已完成三大系统建设。一是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港城园区、观音桥、唐家沱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栋梁河、双溪河、盘溪河等7个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使辖区空气质量和水质水平及时掌控。二是企业排污在线监控系统。对海尔、平伟等35家工业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了企业排污数据的实时监测。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扬尘问题,开发建设了“扬尘—噪声一体化在线监控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在海尔路和北滨路2条重点道路、34个重点工地、5个砂石码头以及1家工业企业安装,实现了扬尘、噪声的实时监控。
环境信息同分享 生态文明共参与
12月1日—5日,江北区环保局开展了以“绿色相约·环保同行”为主题的“环保公众开放周”活动,让公众了解环保、体验环保。300余名社会各方人士代表分批参观港城园区污水处理厂、栋梁河生态公园、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中心、石门公园湖库等,与环保工作进行了一场“零距离接触”。
开放周期间,江北区还推出了在全重庆市率先绘制的全区污染源地图,重庆市民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阅附近企业基本情况、排污情况和达标情况等信息。5天的活动在江北环保微信、微博和网站中同步发布,使“线下”活动通过“线上”传播,近1万人阅读和点赞,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效地扩大了受众面。这离不开江北区环保局以网络为核心的宣传教育主思路。早在2013年,江北区环保局就率先推出了江北环保微信、环保APP和环保微博,用传播最快、最易接收的推送方式,多渠道开展环保信息公开,使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更加贴近百姓。
此外,为形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格局,江北区环保局通过实施“全域社会环境友好创建普及工程”,开展环境友好型社区、环境友好型学校和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三创”工作。目前,已有25个社区、19所学校和1个基地完成了创建工作。按照计划,到2017年全区共创建市级、区级环境友好型社区60个,市级、区级环境友好型学校44所,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稳定达到10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由西向东沿嘉陵江、长江展开的江北区,一个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山水之城正逐步展现在重庆市民面前。路漫漫其修远,全区上下正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江北科学发展新局面。
文/刘轶 图片由江北区环保局提供
江北区环保“九大工程”
全域污染企业升级换代工程
全域环境质量动态监控工程
全域水环境质量提档升级工程
全域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工程
全域餐饮油烟清洁治理工程
全域社会环境友好创建普及工程
全域裸土还绿工程
全域道路噪声防治工程
全域大环保网络体系构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