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民健身条例》深入贯彻实施,我市近年来一直着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体育人口的比例和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
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于2009年联合印发《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号召各地方要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按照《通知》要求,市体育局积极开展主题为“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志愿服务基层群众”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近5年来,我市每年至少举办10次以上的“示范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直接参与群众达万人以上。
自2013年以来,由市体育局主办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覆盖了主城各区,更是走进了城口、奉节等偏远区县。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全国羽毛球冠军张甜、全国武术冠军刘艳艳、重庆乒乓球名宿周学行、全国优秀社体指导员刘艳君、“中国花毽第一人”邓丹等知名体育人士也都积极参与其中,亲临现场服务指导,为普通市民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
“五大力量”助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通知》要求,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中,就合理地运用了“五大力量”,打造了“立体化”、“全覆盖”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
第一,开展优秀运动员志愿服务活动。优秀运动员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结合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我市积极组织张亚雯、黄茜、古力、王檄、谭中怡、王涛、魏新等重庆知名运动员深入社区、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全民健身社会公益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精湛技艺,传授运动技能,增强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意识,树立优秀运动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者,也是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为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我市一方面鼓励和倡导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立足城乡社区,指导基层健身活动,传授基本健身技能,普及基础健身知识,引导人们文明健身、科学健身;另一方面发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优势和特长,积极开展健身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提高人们自我健身、自主健身的意识和能力,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三,开展体育系统工作者志愿服务活动。广大教练员、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具有丰富的体育专业技术知识,因此我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广大体育系统工作者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向人们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
第四,组织学校体育教师和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利用他们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走进社区义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技能指导。
第五,市体育局还积极扶持体育爱好者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健身团体,并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开展各种经常化的健身活动。
近年来,我市还坚持定期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进社区,开展群众体质测试,深化体育进社区、体育下乡等各项活动,进一步调动人们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我市体育人口和市民体质明显提升
常抓不懈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极为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同时也让自主健身、科学健身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由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我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大大增加,已经由2010年的40%提升到目前的43.78%,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也由此前的87.6%提升到了92.6%。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是实施体育民生工程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推动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今后,我市将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发挥社会功能,树立社会形象,展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鲜明的体育特色,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规模和水平,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机制,切实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保障健身权益,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