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勤在画室介绍她的作品。
廖勤为“逐梦他乡重庆人”采访活动签名留言。
廖勤,重庆九龙坡人,曾是重庆工具厂的一名车工,成为“藏漂”以后,“跨界”于摄影、绘画、广告、咖啡馆等行业,现与藏族丈夫定居拉萨。
■ 感言:
在“世界屋脊”西藏,我是平凡而快乐的追梦人,我愿做渝藏两地人民交流的“桥梁”。
在拉萨打拼的重庆老乡圈子里,提及廖勤,几乎无人不知。这不仅是因为廖勤为人慷慨热情,人生经历丰富多彩,还有她年近花甲依然“爱折腾”的性子,这些让大家对她平添几分敬意。
廖勤本人倒不觉得自己有多“神秘”,不过对于“爱折腾”的评价,她倒是很乐于接受——她先后当过摄影师、拍过纪录片、开过广告公司、经营过画廊咖啡屋,还嫁了一位藏族汉子。
豪爽好客 人送雅号“女孟尝”
盛夏七月,阳光透过斑驳树叶洒在庭院里,两条宠物狗懒洋洋地趴在草地上,女主人廖勤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盘水果,招呼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品尝。廖勤的家位于拉萨市西郊安居园小区,是一幢融合了藏式和汉式风格的小楼,廖勤和她的藏族丈夫觉果把家里布置得一派田园风情。
“家里每年都要招待很多外地朋友,大家坐在院子里聊聊天、喝喝酥油茶,很开心。”廖勤和觉果都非常好客,他们家的座上宾既有来自青藏高原的牧民,也有来自重庆的驴友,还有以前认识的外国友人。因为豪迈热情、真诚好客,廖勤在她的朋友圈里享有“女孟尝君”的美誉。
虽然廖勤实际年龄已近六旬,但她留着一头长发,戴着浅黄色遮阳帽,穿着运动衫、牛仔裤、运动鞋,一身“运动范儿”,看上去也就40来岁。
面对老乡的采访,廖勤顿时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起来。自进藏以来的23年里,她身上有着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五年四次进藏 情定康巴汉子
上世纪80年代,廖勤是重庆工具厂的一名车工,因为会画画、爱好摄影,她被单位调到工会,负责拍摄和绘制厂里大大小小的宣传画、黑板画等。
1992年9月,廖勤跟随朋友一道去西藏休假。对于那片圣洁的雪域高原,廖勤向往已久。她在拉萨足足待了一个月,走遍了当地的寺庙、湖泊。进藏“初体验”给廖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自己从离开拉萨的那一刻起,就盼望着能再次赴藏。
3年后,第二次进藏的机会来了。当年正逢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四川省农牧厅计划制作一本西藏画册作为献礼,于是从行业内部组织了10名摄影师去西藏采风,当时已到四川省农牧厅下属单位农牧局工作的廖勤,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与第一次进藏时以旅行为主的目的不同,二次进藏的廖勤要用镜头记录西藏的自然、人文风光,这让她对西藏的感情又加深了许多,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西藏迷”。
带着不舍结束了西藏摄影采风后,回到重庆的廖勤很快实施了她的另一个“大计划”——当时已近40岁的她,随同四个小伙子一起,骑摩托车从川藏公路一路骑行抵达拉萨,再翻越海拔5320米的唐古拉山,沿青藏公路骑行到格尔木,然后再辗转回渝。这在外人看来近乎冒险的做法,廖勤却自得其乐,她说这是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记忆财富。
一年后,当廖勤第四次进藏时,她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侣。
1996年6月,西藏自治区文联邀请廖勤入藏参与藏文化拍摄工作。有一天,廖勤和一起拍摄的同事在文联食堂吃午饭,正吃着,食堂里走进两位满脸络腮胡、高大魁梧的康巴汉子,他们打饭后坐在另一张餐桌上吃着。
那时已离异的廖勤,抬头看着相隔不远的两名康巴汉子,打趣地说,“我真想找个藏族汉子,一直留在西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坐在她旁边的西藏文联民俗专家德庆卓嘎,拍了拍一旁的西藏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阿旺洛桑的肩膀,笑着说让他给廖勤介绍一个“大胡子”——新华社西藏分社的摄影记者觉果。
当时廖勤以为是玩笑话,但没想到饭后,他们真的联系了觉果。那时觉果也离异不久。对摄影、绘画的共同爱好,相似的人生经历,以及都怀着对西藏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廖勤和觉果最终走到了一起。
1997年8月,廖勤和觉果举办了婚礼,婚礼地点非常有意义——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海拔4800米的纳木错湖畔。成为“西藏媳妇”的廖勤,被朋友们戏称为第二个“文成公主”,在这个新建家庭里,男主人的西藏朋友与女主人的重庆朋友交流沟通亲密无间。
廖勤说,她与西藏的缘分早已注定。在1992年第一次进藏时,当她走出机场,朋友们拿着一大把格桑花前来迎接,并把她举了起来,当时的廖勤望着蓝天,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我永远不走了!”当时无意中许下的这个心愿,果然成了现实。
不断跨界的“重庆好大姐”
在拉萨成家定居后,廖勤辞职,在布达拉宫广场附近开了一家绘画工作室,主要承接宾馆、会场等展示摆放的各类装饰画。
廖勤的作品多以西藏自然风光为主,因为画艺精湛、画作传神,她的画室生意一直不错。眼见生意越做越大,廖勤随即又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自己担任总监,并买来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从事文案设计等。
不过几年下来,廖勤发觉自己终究不喜欢商业化的东西。于是她把广告公司和画室转手,在大昭寺旁的八廓街开了一家名为“季吉颇纳”的画廊咖啡屋,藏语意思为“春天的使者”。在咖啡屋里,游客可一边品尝咖啡,一边欣赏廖勤多年收藏的精品画作。
廖勤说,她很喜欢那种轻松、文艺的氛围,与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游客们交流,让她倍感惬意。不过后来由于八廓街进行综合改造,咖啡屋不得不关门停业。于是廖勤又开始了下一个“折腾”——拍摄藏文化纪录片。
2005年冬季的一天,廖勤和女儿开车去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无人区采风拍摄。一路车行途中人烟稀少,到了晚上车窗外一片漆黑,母女俩又迷了路,寒气不停地往车里钻。为了省油,廖勤不敢开车内空调暖气,以致车内的矿泉水都结冰了。
“那时我俩差点没冻死在路上!非常惊险!”廖勤说,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胆子为何那么大,居然敢跟女儿两人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
对于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她至今依然兴趣不减,所以还在计划下一次藏区驴行。
“能够在西藏生活这么久,主要是藏族同胞与我们重庆人性格非常投契!”廖勤说,身边不少藏族朋友都爱叫她“重庆好大姐”,这是因为渝藏两地人民都性格直率,重庆人是“耿直”,藏族同胞是“率真”,大家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豪爽大气的共同性格,让她与藏族朋友相交十分愉快。
廖勤说,她要继续做好渝藏两地朋友沟通的“桥梁”,帮助更多有“西藏梦”的重庆老乡进藏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