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天很阴沉。石桥铺殡仪馆内,哀乐低回,楼道里摆满了花圈,人们在悼念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苏民。曾苏民是我市一位来自企业的院士,曾与同事一起为我国105颗卫星研制生产出关键部件,近100架波音飞机的起落架模锻件也出自他手。
他的老同事从西彭赶了过来,他的学生从湖南长沙飞来重庆……所有认识曾老的人都在惋惜,都在追忆,都在缅怀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家人眼中
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一生
“我父亲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了一生。”曾苏民的儿子曾黎滨回忆,小时候,父亲总是很忙,忙着画图、看书、搞实验,每到下班的时候,他和哥哥、妹妹就会眼巴巴地望着西南铝加工厂的出口,可工人们都走光了,也看不见父亲的身影。
曾黎滨说,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祖国要强大,才有话语权。”曾苏民一生都在追求模锻事业的进步,他的3个子女也子承父业,从事相关工作。
“老曾陪我的时间很少很少。”作为妻子,80岁的罗金媛是有“怨言”的,因为更多时间,曾苏民都泡在车间和图书馆。罗金媛透露,曾苏民的书都有3套,一套放在家里,一套在车间,一套在宿舍,只要有时间,他就看书,而且每本书都看得很透,书上写满了笔记。
同事眼中
对技术“犟”
昨日下午3点多,和曾苏民搭档干了几十年的老同事吴煌良和夏和楚也从西彭专门乘车过来看曾老最后一眼,两个老人都已75岁高龄了。
“曾老很犟,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吴煌良说,只要是曾老要办的事情,就非办成不可。
“这不是说他蛮干,曾老会带领我们做很多方案,查阅很多资料,反复论证可行性。正因为有这个犟劲,我们才干成了很多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吴煌良举例说,比如上世纪60年代,国家急需8个机种22个品种的特大型铝合金锻件,但这些部件要在3万吨水压机上才能生产出来,而当时国内最大的水压机才1万吨,曾苏民就提出,“虽然我们没有3万吨水压机,但为啥不能利用它的工作原理,用1万吨水压机去生产这一产品?”事实证明曾老是对的,用1万吨水压机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成功。
在他们看来,曾老是一个很敬业的人,“每次实验,他都会到现场。”正是曾老这种工作态度,让他手下的人都非常有信心,大家一起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学生眼中
要求做到极致的老师
昨日下午5点,胡少虬赶到重庆,他是曾老带的博士,在接到曾老去世的消息后,急忙从长沙赶了过来。
“曾老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凡事要求做到极致。”胡少虬就曾被曾老“苛求”过。在他读博士时,曾接手一个和导弹材料有关的国家项目,按照要求,他只用完成实验室分析写成论文就够了。一个月后,当胡少虬兴高采烈地拿着论文去找曾老时,曾老就提出:“只有论文怎么行,必须做出产品才行。”为此,胡少虬不得不在西南铝生产一线待了三年。再后来,曾老还要求产品比国外同类产品强,这让胡少虬“抠了半年多脑壳”。最终,在曾老的指导下,胡少虬研制出的高强度铝合金强度比美国F22战斗机主体机构所用的铝合金强度高出许多。
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高级实验师李春梅也是曾老的学生。2002年,当时她还在读大四,毕业设计由曾老指导。“我第一次见曾老的时候,他已经是院士了,非常有名,可他竟然主动站起身来和我握手,非常平易近人。”李春梅说,曾老就像父亲一样,常常告诫她“做实验要实事求是,不能造假”、“不能好大喜功,否则失败告终”等,曾老不仅是她的恩师,也是她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