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6月1日晚上,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杨小勇倾情歌唱着。
40多年,这个来自重庆江津的歌剧艺术家,为自己的歌唱梦想,不懈努力着。
一边搬货一边跟着广播学唱歌
杨小勇出生于江津一个贫困的家庭,虽然他从小喜爱唱歌,但父母根本无力供他上专业音乐学校。
1975年,刚高中毕业的他,迫于生计,到码头做起了搬运工。
每天清晨,杨小勇都早早来到码头等待搬货物,闲暇时,站在码头边的他,拉开嗓子就唱了起来。
没有老师教怎么办?这难不倒杨小勇,没有老师他就跟着广播唱。对他而言,江边、山顶、阁楼,都是他练歌的好场所。
同乡有从音乐学校学习归来的学生,杨小勇也会厚着脸皮找上门去,请求对方教他唱歌的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小勇的勤奋和对唱歌的执着,引起了当时正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同乡刘品武的注意。比杨小勇年长几岁的刘品武,就成了杨小勇的音乐启蒙老师。
为梦想他向团长许下“两年承诺”
能进入一所真正的音乐学校学习,对杨小勇来说是一个梦想。
恢复高考后,杨小勇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他成功进入了复试,但是由于并没有真正系统学习过唱歌,他的复试成绩不够理想,最终被刷了下来。
挫折并没有使杨小勇放弃。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他暂时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想法,去到永川文工团,当上了一名独唱演员。
1987年,永川文工团面临合并,何去何从?杨小勇彷徨无助。
命运再次垂青了这个为梦想不懈奋斗的年轻人。正当杨小勇彷徨时,上海音乐学院招生的消息传到了他耳朵里。
杨小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后,第一次系统接触歌唱知识的他如饥似渴,一心扑在学习上。
1989年,一个美国人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想找一个能够在美国演出歌剧的人。他漫步于校园中,正巧听到了正在练习发声的杨小勇唱歌。
美国人找到杨小勇,问他愿不愿意去美国做一次演出,杨小勇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此前他并没有好好学过英语,为了纠正自己的发音,他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全身心投入到练习当中。
在美国的演出获得一片好评,杨小勇这个名字,逐渐在歌剧界崛起。
大学毕业后,杨小勇打算留在上海发展,但是上海歌剧院人才济济,想要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殊为不易。
“歌剧院的团长并不看好我,为了争取这次机会,我向团长许下了‘两年诺言’,承诺两年内,不要任何报酬,如果两年后团长依然觉得我不行,我立马卷铺盖走人。”杨小勇说。
杨小勇的执着打动了歌剧院的领导,同意他留下来试一试。无比珍惜这次机会的杨小勇,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夜以继日的磨练,再加上他得天独厚的嗓音,终于赢得大家的赞誉。第二年,他受邀到美国明德大学演出,在美国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断追逐更大的舞台
作为重庆人的杨小勇,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再加上对歌唱事业的热爱,成了他不断追逐梦想的动力。
在上海歌剧院工作的那些日子,杨小勇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他没有一次在难题面前退缩。
不会英语的他,要去演唱英文歌剧,他就日夜苦练英文发音;需要用意大利语,他就不懈努力学习意大利语发音。
对杨小勇来说,演出变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他在近30部中外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所以他需要经常完成不同的角色转换,演唱中文、英文、意大利文、法文等多国语言。
2004年,一个全新并且极具挑战性的角色摆在了他面前——歌剧《奥赛罗》里集各种大恶于一身的大坏人亚戈。
这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人很难演好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需要用意大利语演唱,对扮演者要求极高。
喜欢迎接挑战的杨小勇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这次也不例外。
经过精心的准备杨小勇终于成功塑造了这个角色,并因此获得了当年的上海文艺最高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
那时,其他角色都有两个人可以替换演出,但是亚戈只能由他一人扮演,他也创下了一人3天演4场的纪录。
“既是自己的爱好,又是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最大的幸事。”杨小勇笑道:“我非常热爱歌唱,很享受做一名歌剧演员。”这也是为什么已有30多年从艺经历的杨小勇依旧激情满怀的原因。
难忘重庆
谈到重庆,杨小勇很是激动。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是他成长的城市。
“重庆于我而言,不但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还是我梦想放飞的地方。”杨小勇坦言,若不是当时文工团的支持,他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对此,他铭记于心。
杨小勇心中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机会能够回到重庆去开一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向家乡人民汇报自己的成果,也表达内心对家乡的感谢。
虽常年在世界各地演出,但杨小勇也一定抽出时间,每年回家探亲。“由于回去的机会不多,所以每次回去我都特别珍惜。”每次回到重庆,杨小勇都要与同是重庆人的妻子一起,吃吃家乡的美食,逛一下久违的街道。
“江水几湾绕,流过我家门,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江津……”轻声吟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杨小勇思绪瞬间飞回童年那青石铺就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