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2014年3月29日,一列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从重庆始发的列车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入德国杜伊斯堡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伊斯堡港观看了渝新欧列车到达。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的中国和德国,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也是“渝新欧”铁路的起点和终点,杜伊斯堡港又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决定于2015年2月1日起,在杜伊斯堡所在的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设立总领事馆。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的首任总领事,是重庆人冯海阳。
从此,这名曾光着脚丫、奔跑在嘉陵江滩上的重庆崽儿,将作为一个鲜活的重庆符号,展示中国外交官的形象。
金秋时节,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天湛蓝,风却清冷。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内,在中德两国国旗下,冯海阳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是总领馆重点工作
北威州是德国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教育水平最高的联邦州之一,在中德贸易和投资合作、人文交流中地位重要。北威州各界热切期望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北威州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我和我的团队把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作为总领事馆的重点工作,期望通过与领区各界沟通协作,把国内与北威州的利好因素进一步融合起来,使北威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的支点和枢纽作用,也成为国家合作共赢开放战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冯海阳说。
“10来平方米,我们9个人,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在杜塞尔多夫市腓特烈城区一家不起眼的旅馆,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中,正中一张由好几个台子拼成的会议桌,进门靠墙一溜儿的电脑、打印机和电话机,迎面一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墙角一株绿色植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扑面而来的却是厚重和活力兼具的中国风。
这里,就是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建馆工作组的“多功能厅”,是会议室、办公室、活动室兼餐厅。
去年10月开始,在冯海阳带领下,9名“老中青”三结合、来自五湖四海、各条战线的成员,日夜“战斗”在这里,为尽快完成建馆工作因陋就简,争分夺秒。
“馆舍建设就是因地制宜,尽快选定及改造出一处既体现形象又方便工作的办公场所,为总领馆早日开馆并全面履职奠定基础保障。”冯海阳介绍,“建馆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大家只争朝夕,勤勉工作。”
抵达杜塞尔多夫的第二天,建馆工作组所有成员来不及倒时差,即刻开始按照行前与当地地产公司的预约,投入了物色馆舍等工作。由于馆舍选址要考虑诸多因素,难度很大。工作组在大体选定区域之后,通过“扫街式”搜索,这才租下了如今的这栋小楼,作为总领事馆办公场所。
如今,总领馆已“开业”,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沟通交流活动。
冯海阳说:“外交人员是人民勤务员,我们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效力,为民尽责。”
重庆火锅满满都是家乡的味道
风起时,冯海阳喜欢到总领馆的院子里走走。院子里,比翼亭的屋檐上,时常会有鸟儿闲停。
坐在比翼亭的廊椅上,听鸟儿叽喳,能让他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中得到短暂的休息。时常,也会让他想起万里之遥的祖国,想起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那高低不平的重庆。
每当此时,淡淡的乡愁,会在这位中国驻杜塞尔多夫首任总领事的心间涌起,弥漫在这座重庆市政府捐建的比翼亭里。
“丝路春融花竞放,莱河日丽燕双飞。”抚摸着比翼亭廊柱上镌刻的楹联,冯海阳的心里,满是对故乡的眷念和记忆,也充满离家游子对母亲的感怀。
在冯海阳的心里,母亲严德渝总是在自己无助时给予最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也在自己想要追逐梦想时给予最大的支持,“母亲具备着坚毅自强、崇德向善、兼容开放、重信尚义的品格,在我看来,这也正是巴山渝水所养育出来的重庆人的品格。”
这样的眷念和记忆,也是对青葱岁月的思念,“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周围的亲朋好友给予了我和母亲极大的帮助。对我来说,故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温暖的气息,每一张面孔都亲切而生动。时间长了,对故乡的思念已经不是激流,不是瀑布,而是住在心里永久的涓涓思念。”冯海阳说。
眷念家乡而不能常回,这让冯海阳多少有点遗憾。但使命与个人、分离与相聚、报国与尽孝是中国外交人员普遍、也经常面对的选择题,“中国外交官有着坚定的家国情怀,这样的情怀,也使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浓烈、更加真切、更加深沉。”在冯海阳看来,每一个重庆儿女心中都深藏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这样的思念和牵挂,蕴藏在朝天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里,也沸腾在翻滚的重庆火锅里。
2015年9月5日,在杜塞尔多夫第三届中国节上,品尝着重庆火锅,冯海阳感慨万千:“满满都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