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45届“南丁格尔”获得者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重庆市重医一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庆华作为该奖项的5名获得者之一,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章,这代表了国际护理界对重医一院护理工作的最高肯定。
这不仅是对赵庆华个人的褒奖,也是对重医一院整个护理团队的肯定。其实,早在2008年,医院“五心”护理文化就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医院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同样是在2008年,医院还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2010年,获得当时重庆市唯一的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
重医一院护理工作之所以成为行业典范,正是医院重视护理文化建设的结果。近年来,重医一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文化理念,推行整体护理、“五心”护理等,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培养,并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成为全国临床护理专业的一个标杆、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面旗帜。
优良传统一脉相承 最早推行整体护理
两天前,医院精神科病房新转入一名患者。这是一名亚木僵病人,体重不到70斤,由于长期卧床,老人已经出现骶尾部等多处压红,四肢肌肉开始萎缩,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管床护士是张琼月,她为老人洗头、擦身,换上干净的病员服和床单,喂老人吃药,陪老人聊天。即使老人发脾气,张琼月也是笑眯眯的。
“护士你真好,真有耐心!”老人的家属都被感动了。可在张琼月眼里,他们是需要照顾的普通病人,理应得到和其他病人一样优质的护理。
其实,在重医一院,每个护理工作者都在践行这一理念,而这一理念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医院第一任护理部主任卢惠清就提出“3H”理念:一颗爱心、一个灵活的头脑、一双灵巧的手;上世纪70年代,时任医院护理部主任蒲存滋提出“给病人请安”的观念……
正因如此,优质护理在重医一院得以传承,形成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
而传承还在继续。1996年,医院在重庆率先推行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整体护理,并被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吸纳为首批成员,将以前的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按照护理程序的框架,围绕病人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辨证施护,提供适合个人的最佳护理。除常规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外,整体护理模式特别强调病人入院时对患病情况作出入院评估,拟订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采取最恰当可行的护理措施精心实施,为病人提供最温馨最优质的服务。
“因为护理太重要了。”重医一院院长任国胜说,对病人来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也是病人在医院接触最多的群体。为此,院长任国胜、党委书记许平高度重视,把护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派人到国内外“取经”,提升护理水平。
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打造护理文化
在患者生日时送上一束缤纷的鲜花;病人术前心情紧张,护士在旁轻声安慰……每一天,这样的事情都在重医一院发生。
这正是源于医院对护理文化的执着追求。2005年,时任重医一院副院长傅仲学带领护理团队在全国率先提出“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护理理念。
医院还定期开展“百日五心”优质护理演讲比赛、“五心”护理经验交流会、全院护士岗位竞赛、“爱的奉献,美的天使”护士音乐剧表演等,让“五心”理念深入人心。
“‘五心’的核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涵盖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连回到家,我们还会对病人进行回访。”重医一院副院长肖明朝说,在实践过程中,医院还提出“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超越患者期望;源于护士同心、聚于护士同德、乐于护士同感”的理念,形成了医院厚重的护理文化。
慢慢地有市民发现,医院护士的态度变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到医院每一处:在产科病房,床头柜上总会有一张粉红色“提醒牌”,详细介绍了准妈妈们每天需要注意的事项;耳鼻咽喉科,一张张五彩的“健康宣教卡”能随身携带,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中心ICU,护士手拿“一指明”(即将喝水、关灯、冷、想挠痒等大部分危重症患者的常见需求印在卡片上),患者用手一指,护士就明白了;妇科病房,建立护患QQ群,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安全的重要力量,医院先后调整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成员,并修订相应职责;完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强化科护士长管理职能;推行片区护士长值班制,加强特殊时段护理管理力度;优化科室——片区——护理部质控流程,实施片区夜查房、片区护理质控会制度;落实片区自查——质控分析——科内整改——护理部追踪的质控流程,确保护理质量。
正因如此,在2013年第三方志愿者团队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中,重医一院平均满意度高达94.24%,在国家卫计委护士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全国第三名。
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指导帮扶基层医院
近日,在渝北区中医院,来自重医一院内分泌科、骨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就如何推进优质护理工作进行讲座和现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受益匪浅。”渝北区中医院护士陈晓莉对这种现场帮扶指导的方式大加称赞。早在2010年,重医一院就启动了对全市10余所二级医院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帮扶活动,渝北区中医院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除了现场帮扶指导,从2012年开始,重医一院利用远程系统启动了护理远程培训项目,培训护理人员近1万人次,数十家医院受益。
为了带动区域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从2011年开始,医院还组织了“临床重点专科护理项目建设护理管理培训”,每年都有来自重庆、贵州、四川、新疆、海南、河北等地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等约300人参与。
拥有强大师资队伍和完善教学设施的重医一院还承担起急诊急救、手术室、糖尿病、血液透析、ICU、助产士、PICC等多项专科护士培训,先后建立“重症、手术室”等9个重庆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近年来,重医一院共培养专科护士1375人,主办国家级、市级护理学术培训班及讲座20余次,应邀到下级医院查房及授课近100人次,指导、帮扶创建等级医院50余家。
搭建护理人员高层教育阶梯
在很多人看来,护士就是打针、喂药的角色,用不着学习晋升,加上很多护士学历较低,往往导致护士的职业前景较差。
但这一局面在重医一院却得到了改变,医院组建了患者安全、护理信息等9个学习型组织,定期组织学习PDCA、品管圈等质量管理工具及患者安全、护理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新理念,通过头脑风暴法、根因分析法,解决临床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护士职业规划,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医院还开创“导师组”研究生培养模式,搭建护士高层教育的阶梯,为其提供护理科研的平台。由赵庆华率领的团队创新研制了“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科研成果被多家护理院及医院相关科室应用,效果良好,并获重庆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同时,还进行了“老年患者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研制”、“养老机构分级护理标准构建及实证研究”等循证探索。截至目前,仅以赵庆华为例,就主持科研课题16项,发表专著13部,获国家级及省级成果奖7项,招收培养国内外研究生45名,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内的刊物上发表文章137篇。
“如今,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国胜表示,过去,南丁格尔女士手提一盏马灯,为伤病员驱赶了病痛,带去生的希望;现在,秉承“仁爱、敬业、严谨、创新”的文化理念,医院优质护理成为行业标杆;未来,重医一院将继续追求卓越,为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医学中心不断努力前行,造福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