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重庆媒体记者再次奔赴北京、西藏、陕甘和闽粤等地,沿着“逐梦他乡重庆人”的足迹,去采写和领略“逐梦”人的风采。
顶住“高反”坚持采写
七月酷暑,赴藏采访组在西藏遭遇高原反应。
采访组一行六人,有五人都是首次进藏。乘机抵达拉萨后,大家明显感受到高原反应来袭,一连好几个晚上人人都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在拉萨采访过程中,由于空气稀薄导致喘气困难,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快步走路,华龙网记者韦维由于高原反应相对强烈,不得不先后几次到医院吸氧调理。高原的紫外线也格外强烈,采访组成员普遍被烈日灼伤,导致脱皮、头晕、热伤风。
由拉萨转场林芝一路上,虽然两地车距只有400多公里,但由于路况难行,记者一行驱车足足颠簸了12个小时才抵达,途中好几人都呕吐不止。林芝海拔比拉萨较低,加上植被覆盖度高,大家总算没有了高原不适感,不过当地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艳阳高照可过一会儿就是乌云密布,有好几次在室外采访时大家都被淋成“落汤鸡”,但为了最佳采访效果,大家没有一丝抱怨。尽管如此,大家依然顽强坚持工作,直至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一路颠簸体会到“逐梦”的艰辛
7月下旬,赴陕甘的采访组接到赴甘肃南部山区采访最后一个对象的任务,路途来回需要近20个小时,途中不仅遇到了狂风暴雨的天气,还遭遇了泥石流滑坡。一路上颠簸不断,饿了吃面包充饥,累了就把车靠边停放小坐休息。舟车劳顿,记者们都已疲惫不堪,但到了目的地大家又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依旧敬业地扛起摄像机、拿起录音笔进行采访。
西藏组从林芝到最后一个采访点昌都的经历,则是大家此次西藏行最难忘的体验——要在出发当天赶到昌都以便进行次日采访,大家不得不凌晨4点就从林芝出发乘车赶路。由于沿途路况差加上当时下雨,行车一路经历了多次熄火停摆,尤其是路过通麦天险、怒江七十二道拐、类乌齐羊肠山路时,车行驶在峭壁上,车轮贴着悬崖边上走,一车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车到目的地后,大家才长出一口气。一名组员说:一路好险,这才真正体会到当年那些“逐梦”人是怎么拼搏出来的!
“我喜欢重庆,那是个好地方”
各小组采访虽然辛苦,但一路上却总能遇上为“逐梦”点赞的群众,让记者们充满感动。
在北京的一次采访结束后,记者们来到朝阳区一重庆小面馆吃小面,一位东北大婶看见记者衣服上印着的“逐梦他乡重庆人”几个字,兴奋地说:“你们来自重庆!我喜欢重庆,那是个好地方。”原来,几年前,这位大婶曾到过重庆旅游: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灯火璀璨的朝天门码头,还有山城重庆犹如3D电影般的魔幻地形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得知“逐梦他乡重庆人”的采访内容后,这位大婶连声叫好:“这不仅能让我们外地人了解重庆的美景、美食,还能让我们看到重庆人敢闯敢拼的麻辣劲,‘逐梦他乡’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采访活动。”
而在北京某公司采访时,该公司职员孙小姐饶有兴趣地看着记者为受访者准备的家乡特产。来自山东的孙小姐告诉记者,她有个远房亲戚就是重庆人,小时候,每次去重庆玩,亲戚都会为她准备一大包米花糖,那香甜酥脆的味道是童年最美的记忆。时光荏苒,如今,当她再一次看到这来自重庆的米花糖后,一股久违的亲切感不禁从心底油然生起。看完记者的采访,孙小姐说她很想再去重庆看看,“逐梦他乡”使她对新重庆更加好奇。
记者组在甘肃采访时,当地一居民介绍,有不少重庆人到甘肃的偏远山区工作,开餐馆甚至支教,帮助当地发展经济,也让许多山区的孩子增长了见识。他说,“真诚感谢重庆朋友对我们的帮助,以后我一定要去看看重庆这座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