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自6月18日正式刊发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纷纷为在全国各地努力拼搏的重庆人的精彩故事点赞、喝彩,网络上亦是好评如潮。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不畏艰苦、努力拼搏,重庆妹子果然不同凡响。”8月9日,在解放碑时代广场上班的何女士,对本报报道的在北京开小面店的张紫渝倍加称赞,称被张紫渝的勇气和魄力所折服。
“辞去外企工作,独自在北京创业,在张紫渝身上,我看到了重庆人骨子里不服输的闯劲。”何女士一直非常关注“逐梦他乡重庆人”栏目,表示每次看到在异地他乡奋斗的同乡的精彩故事,总能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梦想。
网友“梦梦里滴小花花”对熊文韵的报道印象深刻:“我不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不过,我知道,所有成功的人其实都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像熊文韵这样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女艺术家,更是因为‘折腾’而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出彩。艺术源于生活,她的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她源源不断的素材来源。敬佩这些搞艺术的人,甘于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在艺术的路上,不断前行!”
“逐梦他乡重庆人”活动不仅反响热烈,还激励着许多读者重拾勇气,继续追梦。
网友“啊悟空”看了“逐梦他乡重庆人”活动系列报道后,写到:“‘逐梦他乡重庆人’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故事,体会到了他们逐梦过程中的各种努力。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或许是坚持、或许是不经意间做的一个决定、也可能是他们遇到困难时‘乐观的态度’……真的感谢逐梦他乡重庆人这个活动,给了我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一个反省的机会。也许我放弃过梦想,但是因为这些逐梦主人公的精神,又让我重新鼓起勇气去追逐那些年我没有追完的梦!”
异地他乡拼搏的重庆人的逐梦故事,也引起了市外读者的共鸣,来自四川成都的网友“田田”表示:“看过唐天娇古筝音乐会,一流的棒,舞台风格大气洒脱,演奏很有大师风范,听其声如见其人,人声合一,值得一顶。她不仅是重庆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西南地区的骄傲和自豪吧!”
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王仕勇教授称,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海量、碎片传播、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能让人兴奋并乐意口口相传的传播正能量的报道并不太多,“逐梦他乡重庆人”无疑是一次“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富有特色的生动实践。
王仕勇说:“‘逐梦他乡重庆人’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碎片传播自媒体传播时代,好的内容仍然是核心竞争力;只要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好故事也可传千里;根据不同介质特征,个性化传播,不同媒体可以实现既竞争也合作,实现共赢;更体现出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认为,“逐梦他乡重庆人”这档栏目的策划非常有创意,把重庆这座城市的高度和宽度进行了拓展。通过栏目的不断展开,将重庆人在他乡的创业、工作、生活不断呈现在大家面前。栏目策划精心、组织细致,报道了在各方面对我们重庆人来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提升了栏目档次。
“栏目选择的人物不仅有马识途这样‘高大上’的人物,也有大量草根青年,他们的创新、创业在中国当下很有价值,体现了社会正能量,体现了当今年轻人的主流。”王川平说。
王川平表示,每一个逐梦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那一股子闯劲,不论是百岁以上的老人,还是二十几岁正在创业的年轻人,都还在继续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