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喻,业务来了!”“要得,您坐会儿,我马上来。”8月5日,北部新区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区居委会,一位前来办理“4050”社保补贴政策的居民,亲热地拍了拍喻登勇的肩头;喻登勇笑脸相迎,立马进入了工作状态。
“你不会想到,才来时,小喻说话都不敢大声说。”社区居委会主任金红说,仅一个月时间,这个大二的小伙子,已经能利索地处理不少事情,“而且嘴巴也甜了,很多居民都喜欢他。”
一个月前,人和街道为辖区48名家庭相对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岗位。“重点面向社区转非家庭,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让他们通过暑期实践,获得一份收入,又能得到一定锻炼。”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兴益说,帮扶困难家庭子女,就是给困难家庭希望,这是人和街道探索精准帮扶的一条路径。
48名大学生进社区“长见识”
“要是以往,我肯定宅在家里,睡得昏天黑地。”喻登勇说,父母听说社区提供暑期实习岗位后,直接帮他报了名。“现在每天7点就起来了,爸妈看在眼里都觉得高兴。”喻登勇说,“本来有些抗拒,不知道到社区能做些什么,后来想就当是一次锻炼吧。”
打印、制表、政策讲解、安全巡防……一个月时间里,喻登勇从什么都一窍不通,逐渐明白“原来社区要管那么多事”。喻登勇觉得自己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政策是写得很严密的,但是跟群众解释的时候,就要用大家听得懂的话,不能自说自话。”
像喻登勇这样进入街道6个社区的大学生,已经有48位。“几乎让我瞬间长大。”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陈肖也已经在此实习一个月。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她跟着金红走访看望了一位孤寡老人,“没想到这么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做好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回学校后肯定会更努力学习。”
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缓冲期”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帮助一些困难家庭。”人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戴维玲说,作为北部新区最先开发的街道,所有原住民都已转非成为城市居民,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人群还存在。在各种帮扶兜底政策基础上,帮扶困难群众如何从“输血”变成“造血”,街道决定从帮扶困难家庭的子女开始。
“一方面,按照每天50元的标准提供补助,让他们能有一些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岗位,为他们提供积累经验的途径,为他们进入社会提供‘缓冲期’。”戴维玲说,只要他们能顺利找到工作,那么家庭情况就会彻底改变。
另一方面,街道将学生安排到居住社区实习,既让大家了解到社区运行的情况,融入社区,同时也是为社区储备人才,让有兴趣的人可以进入社区工作。
“这样的实习不是走过场。”戴维玲说,两个月实习结束后,大家还要给街道交一份合理建议,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