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感动故事,共建最美巴渝。8月6日,六月“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会走进铜梁,“卧底棒棒”的转业军官何苦,农民工权益的“铁杆卫士”周木文,坚守山村24年的夫妻社长苏培东、陈志荣等10名(组)获奖者来到现场,和观众分享了自己的感动故事。
放下钢枪拿起棒棒
转业军官记录山城记忆
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军装,转业当“棒棒”,一年拍出全国首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他就是转业军人何苦。
2014年初,转业后的何苦来到渝中区解放碑自力巷53号,成了“棒棒军”中的一员。一年后,他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全国首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作品用最真实的镜头纪录下何苦这一年当“棒棒”的经历,以及他的“棒棒”邻居老黄、大石、老甘、河南等人的“爱恨情愁”。
颁奖台上,何苦向观众吐露了自己转业的原因。“我本来就是山里出来的农村孩子,虽然是团级干部,但只有高中没毕业的文化水平。”何苦说,现在都提倡中国梦、强军梦,部队也更需要受过系统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他决定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更有文化更有知识的年轻人,“我相信我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和部队培养出来的吃苦耐劳精神,去开始新生活。”
何苦说,“棒棒”是山城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重庆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他们曾是这座城市崛起的见证者,如今,这个群体正在告别现在的时代。“用镜头将这群勤劳的人们和山城的记忆永远记录下来,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整整一年,何苦与几个老“棒棒”朝夕相处,跟拍记录下了他们的生活。他给片子取名为《最后的棒棒》。
“现在仅剩的这些棒棒大多是老人了,他们脊背佝偻,挑着担子的步伐迟缓,似乎已经跟不上这个城市稳健的脚步,却还在坚持着。”何苦说,他们乐观执着追寻着心中的梦,这份力量打动了自己,所以自己也坚持完成了这部作品,献给回忆里的老山城。
他倒了她来替
“夫妻社长”坚守山村24年
上世纪90年代,改革潮起,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费力不讨好的农村社长无人愿当。他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一当就是23年,腿残了,脚跛了,都没放弃——他说自己是个党员,没人愿做的差事只能迎难而上。
3年前,他瘫痪倒下。社长一职依然无人愿接手,无奈下,妻子接过担子当起“代理社长”,带头修路、发展特色农业……今年“七一”,递交了多次申请的妻子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他叫苏培东,妻子叫陈志荣,今年双双65岁,是铜梁区水口镇天寨村14社的“夫妻社长”。
由于瘫痪的苏培东无法来到现场,妻子陈志荣只身站在了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颁奖台上。陈志荣说,丈夫现在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平时全靠自己照顾。为什么选择挑起社长的重任?朴实的陈大姐说,村里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没人愿意当,“大家都说做不下来,就只有我来做了,不然社就垮了。”
最近,村里的新路通了。说起这事,陈志荣笑得很开心。她说,路修好了,他们也要发展乡村旅游,把当地打造成乡村旅游风景区,再把路修成水泥路,“今后这里的风景更美,大家的日子会更好。”
2015年6月“感动重庆月度人物”事迹简介
(以得票多少为序)
1、农民工权益的“铁杆卫士”——周木文
周木文,男,58岁,城口县司法局基层科科长。
对农民工来说,他是他们的“铁杆卫士”。进入司法系统20多年,他先后奔赴全国十几个省市,为农民工代理200多件案件,索回经济赔偿近两千万元。1994年,儿子摔落山崖,在外地维权的他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2008年11月,妻子病危,他赶回家时,妻子已说不出话来。妻子去世后的第三天,他又马不停蹄地赴外地办案。儿子与妻子的相继离世,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重庆市优秀公务员”、“重庆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
2、记录山城记忆的退伍军官——何苦
何苦,男,39岁,重庆某部队正团级退伍军官,奉节大树镇石堰村人。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山城重庆的名片之一“棒棒”却在逐渐消失。2013年底,何苦从部队退伍后,怀揣用亲身体验记录即将消失的“棒棒”群体的信念,加入到了“山城棒棒军”的队伍。去年底,在亲身经历1年“棒棒”生活后,他开始剪辑这一年来所收集的视频素材,希望用影像留存山城的记忆,记录“棒棒”身上凝聚着的重庆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今年6月,他的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已经完成最后的剪辑工作,即将与市民见面。
3、带着盲人“看”世界的残疾人志愿者——蔡美岐
蔡美岐,女,62岁,渝中区菜园坝街道石板坡社区居民。
她是一位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微弱的半盲残疾人。近三年来,为了帮助盲人朋友圆上“好想出门‘看’世界”的梦想,在带领大家参团旅游屡遭拒绝后,她毅然决定“自由行”,先后带领200多盲人游览了北京、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等地数十个景点。为了确保旅行的安全,她每次都要做大量功课,详细规划安全的旅游路线,妥善安排坐车和食宿,保证每位盲人全程都能受到照顾。
4、30年雕刻160多尊名著人物像的工艺家——牟登德
牟登德,男,71岁,巴南区鱼洞街道花土湾社区居民。
他是“重庆市优秀民间工艺家”。30多年来,他凭借对石工技艺的勤奋钻研,雕刻了约160尊“四大名著人物像”,包括《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以及各路神仙的石像。目前,他正在完成《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石像。曾有外地石雕爱好者甚至海外收藏家向他收购石像,他都拒绝了。他说,“这些石像对我来说是无价的,我要把它们留在重庆。”
5、摆摊听民意的政协委员——毛铁
毛铁,男,59岁,九龙坡区政协委员,杨家坪家电维修工。
1993年,他当选为九龙坡区人大代表。2003年,他当选为九龙坡区政协委员。他在杨家坪轻轨站扶梯下的楼梯间里,经营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家电维修站。出门维修、走访时,他会带上小板凳,邀请送电器的居民坐在小板凳上,聊聊他们的故事和困难。当选政协委员以来,他每年通过摆摊、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困难,被居民们称为“摆摊的毛委员”。扎根基层22年,他撰写建议、提案170多件,反映社情民意40多万字。
6、坚守山乡24年的夫妻社长——苏培东/陈志荣
苏培东/陈志荣,夫妻,65岁,铜梁区水口镇天寨村14社社长。
上世纪90年代,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社长无人愿当。1991年1月,苏培东被选为社长。2000年,当地农网改造,由于要抬上千斤重的电杆,年过半百的苏培东闪了腰,落下后遗症。脚虽跛了,他却没有放弃,他说自己是个党员,没人愿做的差事我要迎难而上。3年前,苏培东瘫痪倒下,社长一职依然无人接手,妻子陈志荣便接过担子当起“代理社长”,带头修路、发展特色农业。去年1月,陈志荣被村民正式选为社长。
7、11年自费20万种植绿化树的老党员——贺际万
贺际万,男,67岁,荣昌区昌元街道万隆小区居民。
他是一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2004年,他与382户居民一起搬进了万隆小区。当时小区绿化差,他便拿出退休工资和退伍伤残金买回500余株桂花树、200余株小叶榕和凤尾竹等共计近千株树苗,并请来10多个工人平场地、挖树坑,经过20多天劳作,种下了这些林木花草。11年来,他的退休金和伤残金等累计20余万元,几乎全用在了小区管理和绿化上,他出资种植的绿化苗木超过5000株。他说,“绿化一屋只舒心一家,多出点力让小区更绿、更宜居,我认为很有意义。”
8、执着追逐音乐梦想的盲人小伙——王一木
王一木,男,21岁,大足区龙水镇十里村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
他先天视力障碍黄斑变性,视力残疾盲残一级。但他却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在追寻音乐梦想的道路上执着前行。2006年,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放弃休息时间开始潜心学习架子鼓表演。2008年,他在全国第五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总决赛中获银奖。2009年,他正式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一员,并随艺术团前往澳大利亚、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巡演。20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继续自己的音乐之路。
9、奋不顾身对抗洪峰的基层干部——毛泽生
毛泽生,男,48岁,璧山区健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他是社区里公认的“毛大胆”,追小偷、抢火、救人,他总是冲在一线。去年9月18日,璧山暴雨,璧南河流域全面告急,上游漂来的各类杂物淤积在健龙镇人行便桥下,导致洪水流通不畅,若不及时打捞漂浮物,便桥随时可能面临垮塌。洪水关头,他仅靠一根安全绳,一件救生衣,冒着大雨和随时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徒手搭在人行便桥的钢架上,坚持打捞漂浮物整整4个小时,确保了水流畅通,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10、3年默默给敬老院送年货的好心人——牟青青
牟青青,女,36岁,南岸区长生桥镇人,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会计。
2012年春节前夕,南岸区长生敬老院收到一包装有冰糖、糯米等年货的匿名大包裹。此后两年春节,长生敬老院都收到了匿名寄来的年货。大家多方打听,但始终不知道是谁寄的这些东西。2015年春节前夕,一位花甲老人吃力地提着两个袋子来到长生敬老院,说是代自己正坐月子的女儿给老人们送春节礼物。敬老院工作人员与老人详谈,才得知坚持3年的好心人正是他的女儿牟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