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车玉明、赵超、王宇、王希)定力明确方向,信心汇聚力量。
2015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与预期目标相符的7%的增长,凸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态势,有力地提振了各方信心。
未来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力?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真正把功夫下在巩固基础、增强底气上,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
可以预期,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故事更加精彩。
这是一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50%——8月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位于临界点上,中国经济延续着上半年稳中向好的态势。
“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的市场发展预期有所提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
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物价指数涨幅温和……上半年一系列发展亮点为向好预期奠定了基础。
半个月前经济发展数据甫出,出乎很多预测机构意料。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举步维艰,上半年7%的经济增速是对中国政府为抑制经济增长放缓所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的肯定。”《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是评价。
彭博社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最新经济数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企稳,不少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以重拾动能的姿态进入下半年。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难改“稳”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将上半年中国经济归纳为五个“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农业稳和收入稳。
“稳定性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标志,大起大落必然难以持续。”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说。
“稳”才能向“好”,“稳”才能更好地“进”。
今年前5个月,由深圳口岸出口的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增长至16万台,货值7.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分别暴涨69倍和55倍。
大疆无人机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企业近日出现在《经济学人》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机器人产品”榜单上,成为15款产品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产品。
这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同时,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生产方式绿色化取得新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
另一项初步统计数据显示,7月全国电影票房为54.9亿元,在连续打破日票房纪录和周票房纪录后,再次刷新中国电影市场月度票房纪录。这一数字甚至超过2002年至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和。
如仲夏天气一般火热的电影市场,折射出当前中国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消费增长的勃勃生机。
在去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到48.2%的基础上,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继续攀升至49.5%,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明显。
巴西圣保罗因斯珀商学院教授罗伯托·达马斯认为,中国将重点放在改革和结构性调整上,成就显著,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上升。
调速不减势,中国经济韧性十足;量增质更优,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专家指出,虽然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当前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7月24日下午,第100列“长安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从西安铁路局新筑车站开出。这列装载建材、日用百货等货物的列车,将一路向西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2013年底正式开行,从运营初期的每月1列到现在每月8列的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出口货物14万吨,总值近1.85亿美元。”新筑车站站长张义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仍在复苏的漫长通道中徘徊,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一些企业经营困难。
面对成长的烦恼、调整的阵痛、转型的沟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有效施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做好中国答卷,离不开稳增长政策的有序推进——
从推出重大工程建设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费,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今年以来一系列既顾当前、又利长远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走向深入,“一带一路”建设从规划到实施渐显成效,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黄金水道有序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是稳增长政策的一大亮点。
“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是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做好中国答卷,离不开宏观调控的精准发力——
始终保持定力、聚焦定向调控,这是本轮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盘点今年央行3次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定向”色彩鲜明。其中,6月28日是央行近年来首次使用“降息+定向降准”组合,凸显宏观调控创新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定向降准专门面向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政策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有利于结构优化,彰显政策的精准。”
“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精准调控,体现了中央面对复杂局势的战略定力和对经济发展的长远谋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做好中国答卷,更离不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发力——
今年5月,备受市场关注的浙江网商银行开业。至此,首批5家民营银行均已成功获准开业。越来越多民营银行的加入,将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鲶鱼效应”,缓解困扰实体经济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助纾实业发展之困。
从深化国企改革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以来的经济领域改革找准穴位、击中要害,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清除市场主体的束缚和羁绊,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加速催化孕育着中国经济创新土壤,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一种放眼未来的深谋远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制造业重镇广东东莞市近日出台了一份振奋人心的规划:到2025年,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
“我们要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常态,逐步从简单的加工贸易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方向转变。”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说。
思变者通,求新者胜。
适应和把握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就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中答卷”,下半年如何在“新”与“变”中保持积极发展态势?
保持战略定力依然至关重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
定力的背后,是一种从容、一份自信。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就能打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认为,要促使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投资项目尽快尽早落地,加快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进度,推出针对部分速度下滑较快地区的定向支持政策,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和改造的支持力度。
推进结构调整仍需加快步伐——
很多情况下,转型和创新是被倒逼出来的。成立于1995年的青岛红领集团发现,依靠批量生产、贴牌代工等传统模式经营的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董事长张代理说,依托互联网+,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了行业中的超越和领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在优胜劣汰、竞争合作中增强企业活力。
创新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说:“下半年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提高国家制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尝试融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力推进——
改革是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下半年,从国企国资改革到财税体制改革,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多项改革如何发力,引人注目。
“稳增长也好,调结构也好,创新驱动也好,最终都要通过释放改革能量、创新改革机制,为转型升级、稳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王保安说。
既要敢于“破”,又要善于“立”。通过税制改革,针对中小企业、“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加大减税力度,激活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加强民生保障不能被忽视偏废——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指南针”。
“保民生就是守底线。下半年,要继续保持就业稳、物价稳、收入稳,在做好扶贫开发的同时,格外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联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下半年只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释放出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巨大潜力,就能凝聚起‘十三五’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向上的力量。”刘树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