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西部地区唯一的贸易功能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通过海关总署、财政部、国税总局等国家三部委的验收,正式启动。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展调整相关税收规定、促进贸易多元化试点。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随即在现有规划面积内划出2.45平方公里建设贸易功能区,其中水港功能区0.59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1.86平方公里。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保税港区新建贸易功能区围网2400米、道路1900米和一些附属配套工程,并设置了两个新卡口,完成视频采集、读卡器、电子标签等监管设施硬件铺装。招商工作也在火热进行中,已有近40家企业在贸易功能区注册,业态涉及一般商贸、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仓储物流等。
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启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市口岸功能、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业态快速发展;对于重庆打造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深化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战略也具有重大意义;它还有助于区内企业整合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在拓展外贸和内贸市场上实现双赢,减少运营成本。
以前,由于保税港区区内企业不具备开展国内贸易资格,如果要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只能在区外再设立一家公司或直接销售给国内企业,导致运行成本增加。有了贸易功能区后,外向型企业可用一套班子、一个组织机构、一个仓库或一个门店,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作。
“我们目前的年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今后将争取做到5亿元。”重庆飞力达供应链管理公司人士表示,贸易功能区成立后,企业在采购等方面的进项可抵扣增值税,成本大为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生命力得以释放。飞力达准备在原有的笔电进口件业务基础上,开展机电进出口等新业务。
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中平表示,贸易功能区可推动保税港区展示商品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商业务发展,让市民买到品种更多、价格更实惠的进口商品。下一步,保税港区将借助贸易功能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收藏品展示交易、水果及肉类大宗交易市场、保税融资租赁等新业态。
相关链接〉〉〉
重庆保税港区 贸易功能区
保税港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政策是“进口保税、入区退税”,有利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产业发展,如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对外贸易等。随着国际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向逐步从外需向内需转型,大量的基础部件国内已经可以制造,保税港区区内企业的业务形态也逐步由两头在外的“U”字型向利用外贸和内贸两种市场、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的“X”型转型,服务贸易、生产性服务业等业务入区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
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展调整相关税收规定、促进贸易多元化试点,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为全国首批两家贸易功能区之一,另一个在苏州。
根据批复,保税港区区内企业适用离境退税、内销按照货物入区实际状态征税,并赋予区内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为此,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在现有规划面积内划出2.45平方公里的专门区域作为贸易功能区。除原保税港区的保税功能政策外,贸易功能区叠加了国内贸易流通环节的功能,开展贸易、物流和流通性简单加工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