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任沁沁 李建华 何丰伦)中国重要智库15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该书认为,中国引领与塑造周边的能力与意愿显著提升,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经济战略、以掌控海上问题为核心的安全战略双轨并行,中国周边大战略呼之欲出。这是本年度周边安全形势最突出的特征。
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研究成员除了中国社科院有关机构,还包括战略型民间机构国观智库。
报告回应了上年度评估对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预测,对比研究了中国周边四组大国关系的变化与特点,预测了南海问题、非传统安全发展的新趋势,以中国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2014年地区安全形势的主要变化及其特征,包括大国关系的挑战、海上争端的发展、“一带一路”的构建等议题。
报告梳理分析,2014年,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主要大国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中美关系竞争性的一面凸显;二是中日关系持续处于“冰河期”,结构性矛盾短期难以解决;三是俄罗斯被迫转向亚太,加快与中国的战略协调与合作;四是印度对华实施经济上合作、战略上平衡的双轨政策,中印合作关系稳定而有限度。
海上安全仍然是周边形势中的聚焦点。报告认为,有关地区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的一系列新观念的提出、新协议的签署以及新共识的达成,都开始为中国构建新的海洋秩序奠定基础,丰富内容。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一项对外大战略,已经从提出倡议步入务实推进阶段。报告课题组指出,这一战略首先在经济合作领域发力,以互联互通为支撑基础,以周边国家为起点和重点,先后宣布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
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美日及其同盟体系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挤压。二是管控海上安全,构建海洋新秩序;三是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应对相关的外部压力。作为一项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增信释疑,取决于寻求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和战略对接,也取决于大国间的博弈与合作。
周边各国在管控海上争议方面采取了一些危机预防机制,但整个海上争端态势并没有得到缓解。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如何在坚定维护主权和权益的同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考验中国周边外交。推进南海海上合作和行为准则的磋商自然有助于稳定南海局势,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比确定“双轨思路”困难。
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关键期。报告课题组认为,从目前来看,至少面临四方面的挑战:一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怀疑;二是大国博弈,一些大国出于担心“一带一路”与自己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不仅自己排斥“一带一路”倡议,而且设法加以遏制。三是中国如何妥善化解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四是如何保障中国资金和企业的安全。
因此,研究人员指出,如何细化合作项目,如何协调使用亚投行、丝路基金、上海合作银行等“蓄水池”,并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同时还要面对美国领导下的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的强有力竞争和阻击,都需要中国审视周边局势、设定外交议程、重视执行细节,做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工作。同时协调推动周边经济战略与构建安全秩序的双目标,发挥自身经济优势,通过实现互利共赢,为处理海上争端问题创造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