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2014年,重庆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紧紧围绕重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调结构、促消费、保民生”为重点,交上了一张让人满意的成绩单:2014年重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000亿元,增长13%左右,位居全国前茅;商品销售总额16500亿元左右,增长15.5%;商业增加值1500亿元左右,增长9%以上;会展产业直接收入85.3亿元,增长29.8%;网络零售额380亿元,增长73%。
回顾过去一年,重庆全市商贸系统主抓八个方面的重点,实现了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有力、“三都”建设迈上新台阶、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较快、城乡商贸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提振消费多措并举、市场供应平稳充足、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在推动商贸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下,重庆全市商贸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商贸城乡统筹取得实效
2014年,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重庆市对商贸流通“十二五”规划进行调整,启动五大功能区域商贸服务业专项发展规划,并明确了分层次发布商贸服务业科学发展指导目录。
据了解,按照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的要求,重庆市正努力打造以中央商务区为龙头,区县核心商圈为骨干,乡镇商圈及社区便民商圈为支撑的三级商圈网络体系。
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大力调整商贸结构和业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流通加快发展,成为重庆全市商贸经济的主要支撑。
在城市发展新区,商贸服务业提速发展,一些工业占比重的区县高度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涪陵南门山商圈打造、长寿工贸城建设、江津双福市场群培育、璧山环秀湖商贸区建设以及綦江、万盛、双桥等地转型发展,带动商贸服务业占比不断升高。合川、南川、大足、荣昌、铜梁、潼南等地加大市场培育,商贸物流加速发展。
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商业成效明显。万州、黔江突出区域商贸中心建设有新的亮点。万州、开县、云阳、丰都等地围绕平湖开发提升商贸经济取得新进展。梁平、垫江、忠县、石柱等地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益健全。武隆、奉节、巫山、酉阳、彭水等地商旅结合走出新路。城口、巫溪、秀山等6个边贸中心初显规模。
在五大功能区域合力之下,2014年重庆市居民生活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市场供应平稳充足。全年新建社区便民商业设施180个,其中超市和标准化菜市场19个,集快递代收、水电气费用代缴、社区O2O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店多能”网点16个,城市快递末端配送公共取送点100多个;共建成区域性和特色性商贸系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5个,新增应急物资储备770万元,重庆全市商贸系统应急物资储备总规模达到1220万元,新增市级储备粮14.59万吨。
商圈会展餐饮提档升级
“三都”建设迈上新台阶
重庆市购物之都形象不断提升,多个百亿级商圈提档升级,新兴商圈加紧建设,乡镇商圈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重庆全市共有百亿级商圈9个、百亿级市场15个、社区便民商圈152个,重庆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新增1100多家,百亿商贸企业达到8个。
随着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全面投用,重庆市会展之都建设实现新突破。2014年,重庆市共引进举办第91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7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成功举办第16届立嘉机械展等10个5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展会,第5届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一大批区县展会活动各具特色。
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全市会展活动市场化率达80%,展出总面积达601.5万平方米,拉动消费682.4亿元。重庆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
随着《关于推动餐饮住宿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的出台,重庆市美食之都转型升级初见成效:阿兴记、陶然居等39家餐饮住宿龙头企业新开连锁店76家,不少企业通过团购网站、APP等平台开展了网上订餐;重庆全市已有三钻级以上酒家153家,星级农家乐971家,农家乐示范村13个。重庆全市餐饮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50亿元、零售额7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4 %。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重庆市城乡商贸网络进一步完善:巴南华南城和南岸迎龙朝天门市场开工建设,江津双福国际农贸城顺利开业,沙坪坝区融汇温泉城老字号特色商业集聚区即将开街;进口商品展示分销工作起步,星光68广场等一批进口商品展销示范商场以及悦来国际博览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经营状况良好;农村商贸网络进一步完善,改造提升124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贸服务中心、936个农家店,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32个、冷库21个,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培育商贸强镇12个;夜市经济发展快速推进,重庆全市共申报市级夜市街区47条,其中沙坪坝区双碑九重锦、渝中区较场口、九龙滨江品牌夜市建设规划强力推进,九龙坡区黄桷坪创业型夜市和南方花园特色型夜市提升改造全面完成。
年交易额4500亿元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
2014年,重庆市将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零售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及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解的通知》、《重庆市电子商务推广应用规划》等政策,并通过引进龙头电商企业以及引导本地传统企业转型等,大力推进电商发展,在改善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电子商务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在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市重点电商企业培育效果明显。重庆京东创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营运,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医药公信网、世纪购网上商城等大型电商平台顺利上线运营,其中世纪购会员已突破30万人,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元。同时,重庆市还引进举办了第九届中国网上零售年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十百千工程”,效果较好。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机制,重庆市加快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效应明显:江北区重庆市网商产业园、渝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龙工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行情况良好,寸滩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挂牌,巴南区京东电子商务产业园、香港清华同方和万州、巫山、秀山等区县电商园区加快推进。
2014年,电子商务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入。数据显示,重庆市制造、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等1万多家规模企业中,已有68.7%的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目前,重庆全市销售额实现10亿以上的电商企业超过10家,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4500亿元。
适应新形势 把握新常态
努力实现重庆全市商贸流通稳中求进
随着消费市场进入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周期,消费需求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我国流通领域发展将进入以流通方式变革、内外贸融合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加深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在这个新常态下,消费增长进一步稳健,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拉动进一步增强,加上人们日益提倡科学消费,反对挥霍性浪费,反对破坏性消费,反对迷信性消费,反对过度性消费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发生新的变化。
为适应新常态、新变化,重庆市提出2015年商贸流通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切实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一保二建三打造”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商务部内贸工作“六大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深化商贸流通领域改革,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构建方便、快捷、安全的商贸流通网络,为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还确立了2015年重庆全市商贸流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4%以上,商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会展产业直接收入实现95亿元以上,网络零售额力争实现600亿元,粮油供需总量平衡。
为贯彻总要求、实现预期目标,2015年,重庆全市商贸系统将主抓五大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包括努力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商贸流通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促进片区合作联动、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构建主城区—区县—乡镇三级农村流通体系;建立完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市级物流分拨中心、区县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粮油收储供应体系,加强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加强储备粮管理,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重点建设一批进口商品集散市场、分拨中心或物流配送中心,一批重庆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分中心、展示商场或常年馆,一批进口龙头企业和进口商品分销企业。
二是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包括组织开展一批活动,抓好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和示范创建,大力发展信用经济;抓好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推进市区两级商贸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动20个区县建设商贸市场监管和服务平台;抓好商贸执法能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创新执法方式,切实加强商贸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抓好行业监督管理,继续加强行业管理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管理,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是着力转变商贸流通方式。包括推动商业模式转变创新,大力发展自主经营、供应链管理、品类管理、连锁经营等商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开展“电子商务区县行”活动,在餐饮住宿、交易市场、生活服务等重点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推广应用;推动城市商圈提档升级、错位发展,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引领社区便民商圈建设;推动传统市场调整提升,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推动商品交易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由内环向二环周边转移;推动仓储业转型发展,引导仓储企业推广使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建立完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鼓励仓储企业向第三方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推动商贸品牌做大做强,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创建国家级、市级品牌。
四是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包括努力扩大餐饮住宿消费,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鼓励餐饮住宿企业加快连锁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步伐,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会展产业消费,重点引进全国畜牧业博览会等30个特色展会,加快推进会展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居民服务消费,大力培育居民服务业品牌企业,加快居民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进程,加快建设一批居民生活服务设施;促进网络零售消费,支持本地结算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信息消费,鼓励传统企业和市场开拓网上市场;鼓励引导夜市消费,争取创建市级创业型和特色型夜市20条,鼓励百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开设夜市一条街;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培育新兴消费热点,积极发展节日经济;着力营造消费环境,形成工商、银企联动促进消费的良好氛围,加强商贸与旅游联动;切实搞好市场供应,在主城以外区县或片区建立联储联保机制,探索建立应急食品储备制度。
五是切实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包括做好“十三五”规划;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商贸文化建设;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廉政建设。
数字见证2014重庆商贸
5000亿元
2014年重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增长13%左右,位居全国前茅。
601.5万平方米
2014年,重庆全市会展活动市场化率达80%,展出总面积达601.5万平方米,拉动消费682.4亿元。
1100家
重庆全市商贸服务行业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新增1100多家,百亿商贸企业达到8个。
68.7%
重庆市制造、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等1万多家规模企业中,已有68.7%的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180个
全年新建社区便民商业设施180个,其中超市和标准化菜市场19个,集快递代收、水电气费用代缴、社区O2O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店多能”网点16个,城市快递末端配送公共取送点100多个。
专家访谈》》
发挥好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去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大推动力。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尤为重要。
“然而,从目前来看,居民消费缺乏新的动力。”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介绍,随着汽车消费从快速发展期转入普及期和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过去十多年拉动消费增长的两大动力均呈放缓态势。由于产业创新能力弱,技术储备和高端人才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准入限制较多,导致国内需求较旺的信息、旅游、教育、医疗保健等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消费基础设施滞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也制约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增长动力转换进入瓶颈期。
数据显示,当前重庆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50%,重庆市在进一步扩大消费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2015年消费市场仍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居民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养老消费、教育文化消费、旅游健身消费等需求日益增加。新型消费群体已经兴起,年轻群体改变了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将对消费稳定增长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易小光说。
易小光建议,重庆市要抓住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的契机,针对城乡消费的不同群体和特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总量,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工程,加快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宽带提速普及,以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提升旅游休闲消费等。
易小光认为,除了政府做好政策引导外,还需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培育和发掘新的消费热点中,以市场力量去促进消费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比如一些传统商业在转型探索新形态过程中,应转变以往大中型百货店千店一面、定位雷同、大而全的理念,找准市场定位,突出经营特色,向顾客喜爱的,融合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空间多元化的购物中心模式快速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