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2014年重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中有升。1月11日,重庆市财政局公布,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21.9亿元,增长13.9%。去年重庆市财政预算收入和往年的高增长相比,有落差,原因在于去年重庆全市推出了让企业休养生息的税收政策,这是财政收入的“减法”,但同时重庆市也做了让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的财政“加法”。
数据:每月均高于12%的预算收入增长目标
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商奎介绍,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重庆市财政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数据显示,去年重庆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21.9亿元,增长13.9%,顺利完成年度预算目标。政府账本的另外“三本账”收入也稳中有升。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41.3亿元,增长10.1%;国资经营预算收入完成68亿元,完成预算的119.4%;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03亿元,增长9.8%。
去年1月时,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开门红”,增幅为22.2%,但随后开始回落。 “财政收入虽有起伏,但态势良好。”商奎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每月增幅均高于全年12%的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其中税收收入全年增幅为15.2%,月均保持在14%以上,且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1.5个百分点左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755亿元,占比达到58.9%,表明收入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收入态势持续向好。
从区域税收分析看,协调发展形势良好。城市发展新区税收增长19.2%,保持领先;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税收分别增长15.6%、15.2%,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税收增长14.7%。
减法:税收政策让企业休养生息 减税378亿元
“尽管去年实际增长高于目标,但和往年高增长相比,有落差。”商奎介绍,去年重庆市不折不扣落实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和保税港区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小微企业税收起征点等让企业休养生息的税收政策,向企业减税378亿元。
同时,免征小微企业管理、登记和证照等3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将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等9项收费免征期限延长一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1亿元。“税少了,费少了,企业负担轻了,发展更有劲了。”这是诸多企业的真实感受。
商奎表示,表面上看,结构性减税是做财政收入的减法,增幅必然被拉低,但对于加快转变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加法:安排专项资金 精准发力 壮大经济实力
“财政只做减法还不够,还要做加法让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去年重庆市安排资金和兑现政策110亿元,支持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开发区和区县工业园区开发开放、完善功能和加快发展;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355亿元,支持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和水利等公益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在稳投资中的引导作用。“现代汽车、京东方、SK芯片”等一批批国际著名的跨国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重庆或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与此同时,财政还统筹工业振兴、非公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商务发展和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近33亿元,有针对性地采取“喷灌”或“滴灌”的方式,注重精准发力,扶持集成电路、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重庆还设立了每年20多亿元,连续5年投入的产业引导股安全投资基金,精确扶持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和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
7亿财政金惠500万学子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人均提高40元
2014年,重庆市安排财政资金7亿元,提高学前教学、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民办独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8项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惠及500万学生。
去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和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平均水平提高10%,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75元、220元,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65元、345元,伤残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平均保障水平提高12%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