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药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而药品价格制定机制正在酝酿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革——不再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放开药品市场价格。据悉,国家发改委已向各省市下发关于放开药品价格的征求意见稿,这项全国性的改革预计最快于本月起实施,这无疑为药品流通领域注入一剂猛药。
如何抑制药价虚高?如何规范医药流通秩序?近几年,重庆药品交易所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积极的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医药流通改革的新路子。
卡托普利片,19.22元;注射用阿奇霉素,2.7元……2014年12月30日下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采购人员正在一个专业医药在线交易平台上比较多家药厂的价格,几分钟后,他成功下单,剩下的就坐等药品送上门。
这个专业的医药交易平台正是2010年运行的重庆药品交易所,它由市政府批准成立,是政府打造的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推动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服务和保障民生的民心工程。运行4年多来,重庆药品交易所建立了由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公共交易平台,创建了全流程电子交易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购药效率,有效规范了医药流通秩序,让药价下降近三成,为破解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困局提交了一份新答卷。
正如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考察药交所时给予的高度评价:“重庆药交所在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平台
创新全程电子交易方式,公开又透明
“多级代理,层层加价”是传统医药流通秩序的“硬伤”,一盒药出厂价才几角钱,可到患者手里却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也是造成药价高、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其实,成立重庆药品交易所的初衷之一就是抑制药价虚高,而减少中间环节是抑制药价虚高的重要手段。
按重庆药品交易所出台的规则,经过审批、资质合格的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在交易所挂牌发布待售药品信息,医药经营企业作为配送方承担物流配送任务,医疗机构则根据需求与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并自主选择采购。这就意味着医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各归其位,自由交易,重庆药品交易所为这三方提供了一个开放、透明、公正的在线交易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医院可实现与药厂的直接交易,从而省去许多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药品交易所的创新点在于建立了会员注册、药品交易、交收配送、限时结算、考核评价全流程在线交易方式,打通了医药交易及监管评价整个过程,全程阳光透明、公平公开,交易信息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形成优良的医药流通秩序。并且重庆药品交易所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政府职能部门搭建了监管平台,整个药品挂牌交易过程都纳入纪检、卫生、药监等政府部门的监管。医院如果违规采购,医院负责人将按相关规定作出说明;无正当理由违规采购的,甚至面临“下课”。
据悉,重庆药品交易所建立的全流程电子交易平台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被评为2010年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医药流通全程电子商务全国试点,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获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批准的交易所资质认可,获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国家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许可证》(A类)。2014年10月,重庆药交所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正式通过了科技部验收。这意味着药交所的改革发展方向和能力已得到科技部认可,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医药流通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改革动力。
一张优秀的改革成绩单
形成网上“医药超市”,药价下降三成
重庆药品交易所的创新机制让药价降了吗?
据重庆药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4月,药交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高值医用耗材的电子挂牌交易,自此集合了非基药、基药、低值医用耗材、高值医用耗材、检验试剂和基础设备六大类产品交易,总交易品规达5.2万个,形成了不同质量层次、不同价位、多品种汇聚的“网上医药超市”,造就了年交易量200亿元的综合医药市场规模。
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上,重庆药品交易所的做法是,兼顾医药产品的公共属性与市场属性,建立了入市价、挂牌价、成交价三级定价体系,以趋于向下的报价机制,即“挂牌价”不能高于“入市价”,交易双方在“挂牌价”基础上还可进行议价,最终形成成交价。同时,配套药品价格动态调节机制,确保价格逐步向下并趋向合理水平。
“长春西汀,原来是50多元,现在是30多元,降价幅度好大呀!”巴南区居民陈大妈患脑血栓、高血压多年,长期在巴南区人民医院看病拿药,对该院同类药物价格的变化异常清楚。
来自重庆药品交易所的一组数据显示,重庆市药品采购价格一直保持在全国中等偏下的水平,与全国各省市药品价格比较,整体降幅为9.22%;与周边5省(云、贵、川、湘、鄂)药品价格比较,总体价格低4.90%。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交易价格与过去招标价格相比,平均降幅近三成。
当然,重庆药品交易所的创新改革及成效还不止如此。
通过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会员注册、产品申报时,对企业和产品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了药品质量安全,5年未发生一起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实施阳光、公正的公开交易,进一步规范了流通秩序,药品器械配送及时,到货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配送服务满意度达95%以上,货款支付及时率达到96%,结算准确率100%,药品供应保障得到落实;配送企业经过药厂和医院择优选择,促进配送企业兼并重组,配送集中度逐年提高,小、散、乱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4年,药交所还加强金融结算平台创新,建成了集“支付结算、资金管理、融资服务、投资服务、风险管理”五大服务功能的在线金融结算服务平台,立足医药行业,与银行合作创新开发了“医药惠”及“一通三贷”五类方便、快捷、实惠的融资产品,为广大会员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医药企业经营发展。
同时,顺应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的“三医联动”趋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要求。经市政府批准,重庆药品交易所于2014年9月成立了医药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启动服务于“医药、医疗、医保”的医药大数据平台,整合、共享三医数据资源,建立集咨询、分析、设计、开发、建设、应用、运维为一体的数据信息平台,发挥综合效应、协同推动医改落地,为行业、企业、政府监管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
一份深化改革的发展规划
医药电商B2C上线,完善交易机制推进改革
未来,老百姓还能直接在重庆药品交易所买到低价药。
据了解,2013年10月正式上线运营的医药电商平台,在全面开展医药B2B交易的基础上,启动了医药B2C交易平台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上线试运行,进一步测试优化系统性能,预计2015年3月面向公众开放。届时,老百姓就可在网上购买所需要的非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并进行健康咨询。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有益的探索。2015年,药品价格放开的号角将吹响,重庆药交所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新的举措?
重庆药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药交易作为医药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药交所作为医药交易的第三方综合电子交易平台,将全力贯彻国家改革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改革要求下,将继续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以加强市场机制为重点,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探索新的药价形成机制,在药价全面放开政策下,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完善药品配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加强配送企业考核监督,进一步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加快建设医药大数据平台,为配合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同时,加强探索区域化交易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完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机制。
一个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蓝图也展现在我们面前:重庆药交所铺开医药公共交易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医药金融结算平台、医药大数据平台等业务功能板块建设。不远的将来,重庆药品交易所将建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医药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