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2月20日,报名者之一、重庆颐之时酒楼总厨师长沈志伟,用一道八宝葫芦鸭,展现了他传承自有着“苏一刀”美誉的川菜大师苏洪文的刀工绝技。
磨刀 刀磨好了菜才能切好
12月20日,在颐之时酒楼厨房,记者面前的沈志伟,身材高挑瘦削,两道浓密剑眉和发光眼神里透着一股刀气。
案板上并没有他报名时提到的八宝葫芦鸭,只有一个白萝卜和一小截莴笋头。“先弄两个外面见不到的小菜,”沈志伟看出记者的疑惑,说:“一个银针萝卜丝,一个牛舌莴笋。”
说是要做菜,沈志伟却先拿出两块磨刀石。“刀磨好了,菜才能切好,磨刀也是一门学问。”他边说边拿起案上一把菜刀磨起来,“磨刀讲究的是‘前三后四中间逛一下’,而且要磨出头。磨刀石才不会凹陷,用刀时才能‘前切后砍中间片’样样顺手。”
刀在一块粗磨刀石上磨好后,沈志伟摸了摸刃口,又放到另一块水滑磨刀石上快磨几下,然后将刀刃在磨刀石上翻转,“这样才能将磨刀产生的钢纤维完全弄干净。”
舞刀 刀下萝卜丝细可穿针
半截莴笋头放在案板上,他左手稳稳按住,用刀刃中间部分切入莴笋头,切口极薄,然后飞快往下一拉,一整片莴笋片就片了出来。记者小心翼翼放在掌心,透过莴笋片,竟能清楚看见手掌掌纹。
不到十分钟,沈志伟已将整个莴笋头片成满满一盘莴笋片,投入清水中。不一会儿,莴笋片卷曲起来,形如牛舌,这正是牛舌莴笋得名原因。
莴笋还在水中逐渐成形时,沈志伟已经一刻不停,开始制作银针萝卜丝。同样手法,片出不如一张纸厚的薄萝卜片,细致堆成一片扇形。准备切丝,他手中刀法又一变,刀在几乎不离案板一厘米距离内,如舞蹈般,有规律地荡起来。刀下,一根根细到要聚成堆才可见的萝卜丝出来了。
沈志伟抓起一把丢到一盆清水中,萝卜丝竟在水中消失不见,原来因为太细已和清水融为一色。接着,他从盆里捞起一根萝卜丝,另一只手上是准备好的一根针,在众人围观下,萝卜丝轻而易举穿过了针眼。
解鸭 27分钟脱骨鸭皮没破口
八宝葫芦鸭,是川菜传统菜式,以整鸭脱骨取皮肉,内镶食材蒸制而成。分甜咸两种,甜者以糯米、鲜豌豆、熟火腿、苡仁、芡实、香菌、莲子、百合为馅;咸者则用海参、鱿鱼、干贝、香菇、冬笋、火腿、莲子、猪蹄筋。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将整鸭脱骨而保持皮相完好。一般厨师光是给鸭子脱骨就要花一两个小时,而且通常会弄得鸭皮破破烂烂。这次,沈志伟要表演的是在半小时内,完成鸭子整只脱骨并保证皮相完好。
案板上已经摆好早前准备的整只老鸭,沈志伟拿起小刀,在鸭子头颈处割开一个小口。“里面有根梗骨,要先折断才能取出鸭脖子的骨头。”他一副解剖课老师姿态,给围拢过来的厨师们讲解。取出梗骨后,沈志伟将鸭子用红绳吊在架子上,手持小刀,动作轻柔地在鸭子身上开刀了。
“一定选用农村老鸭,营养够。”
“鸭子最难处理的是背脊骨部分,这里几乎没什么肉,贴在脊椎骨上的只是薄薄一张皮,一定小心。”
“用力过轻,剔除的肉少,浪费多,用力过重破坏皮相,出来的菜就不好看。”
沈志伟口中讲解几乎没停,手下小刀也一刻没停。或切或割,在鸭子背脊上时,用刀更是有如画笔在涂抹,从鸭子骨肉相连的部分几乎是滑了过去,让人想起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最后,沈志伟将脱完骨的鸭子放在案板上,整只鸭子皮相完好,没有一处刀口破裂痕迹。骨架则孤零零躺在一旁,记者拿起鸭子骨架摸了摸,骨头上留下的只有薄薄一层肉膜,整个过程只花了27分钟。
旁边一直站着观摩的厨师刘峰刚从某知名厨艺烹饪学校毕业,他告诉记者:“在学校听过这道菜,但从来没见到老师做过。”
“我只是认认真真做了20多年墩子”
八宝葫芦鸭上了蒸笼,沈志伟这才有空坐下来,讲讲他跟手中这把菜刀24年来的故事。
今年39岁的沈志伟,已是国家特级厨师。15岁时,他初中还没毕业,因为成绩不佳,决定辍学学门手艺。在亲戚介绍下,他首先师从当时在李家沱某酒楼掌勺的著名厨师“黄老九”。
“刚开始哪会让你炒菜,就是帮师傅和煤球。”沈志伟回忆,“每天早上给师傅泡好茶,师傅来做菜时,打好下手。一开始只能做小菜汤,师傅看你勤快,让你尝一口他做的菜就是奖励。”因为聪明又肯吃苦,沈志伟学得“黄老九”一身本领,进入当时被誉为厨师的“黄埔军校”的味苑进修。1995年,沈志伟遇见了他刀工的引路人———时任味苑厨艺教官的著名厨师“苏一刀”苏洪文,同时也是他前一任老师“黄老九”的老师。
苏洪文是国家特级厨师,上个世纪70年代,重庆餐饮界在大田湾风雨球场举办一场厨艺大赛,苏洪文以半斤肉“片”出超过50片蒜泥白肉而一战成名,获得“苏一刀”的美誉。说起苏老师,沈志伟充满景仰:“最佩服的是,(在另一场比赛中)老师能在白绸子上切肉丝,三分钟内切完,绸子丝一根不断。其他厨师切完后,白绸子就破破烂烂了。”
沈志伟说,这次在酒楼厨房管理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展示刀工,主要是想给正在厨房努力的孩子们起到一个示范。“很多人对墩子有误解,认为墩子是切菜工,其实做过墩子的厨师才有把控整个厨房的本领。第一是扎实的基本刀工,二是技能高、食材“废料率”降低,切菜时扔掉的边角少,能帮助经营者控制成本。比如牛舌莴笋,刀工好的厨师一根莴笋头做出来,卖十多块,消费者欢迎商家也获利;如果刀工达不到,就要用掉三四根莴笋头,菜品价格自然跟着上去了。”
“现在的酒店川菜大厨,大多是墩子出身。”沈志伟说,“我能走到今天,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地做了20多年墩子。”
“这样的刀工,没什么人肯学了”
苏洪文今年69岁高龄,看到徒弟沈志伟有今天的成就,既高兴也难过。高兴的是徒弟已是重庆著名酒楼的总厨师长;难过的是传承恐怕有难度,“这样的刀工,没什么人肯学了。”
“刀工,是基本的基本。”苏洪文说,“刀工不好,一是菜品废料率高,二是出来的菜粗细不均匀影响下锅火候把控,导致咸淡、生熟不均,菜品品相不好,影响消费者体验。”
现在的厨师培训课程让苏洪文很担忧:“我们当时学艺,老师认为没学好又打又骂,现在小孩学门手艺,半年多一年就想出门自己闯。做菜跟唱戏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日积月累,哪有后来的水到渠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