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去年广达重庆基地生产了2300万台电脑,今年产量预计会达到2800万台。”虽然还有10多天才轧账,但重庆达丰电脑公司管理部副处长叶念彰对今年产量增长22%充满信心。
对于产量即订单的达丰电脑而言,22%,看上去并非高速增长,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背景——全球电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尚未回暖。
达丰电脑是众多重庆工业企业的代表之一,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不俗表现,也是重庆工业的缩影。
“今年,重庆工业能够继续高速增长,得益于垂直整合、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四大‘推进器’。”市经信委主任郭坚总结道。
1 垂直整合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1—11月,重庆全市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3355亿元,增长22.1%;重庆全市汽车产量236万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466亿元,增长20.6%。
“电子和汽车,是今年重庆工业增长的主引擎。”郭坚说,预计全年,这两大产业对重庆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接近60%,拉动工业产值增长8个百分点以上。
电子方面,我市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用4年时间,成功建成“5+6+800”电脑产业集群,零部件本地配套化率达到80%;在电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进了显示器、打印机、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
汽车方面,我市推动本地龙头企业与市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填补产业链空白和关键环节,拓展和延伸汽车产业链,成功构建了以长安为龙头、10家整车企业为重点、1000家配套企业的“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桥、内饰系统、空调等各大总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郭坚认为,这两个产业一个是从无到有,一个是由弱到强,都是通过垂直整合推动集群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
2 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升级
“今年我们的直升机销量会达到31架,大大超过去年。”机电集团副总经理廖绍华说,通过收购美国恩斯特龙公司,该集团全方位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战略初见雏形,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结构调整一直是推动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今年,在巩固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市场,我市出台了《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打造集成电路、液晶显示、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等10大新兴产业集群,并将其作为重庆全市未来工业发展主要着力点。目前,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骨架逐渐成型。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花大力气改造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开通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现县级以上城区4G全覆盖,夯实了信息消费基础,重庆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速超过30%。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汽车形成了多品牌、多品种、高附加值乘用车体系,1—11月单车价值较上年提高8%;电子制造形成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打印机、显示器、手机等产品多样、品牌多家的格局,笔电单台价值提高14.3%。
3 对外开放
融入全球工业版图
今年,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集群、智能、绿色、和谐园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升产业、物流、环保、生活四大功能,着力把工业园区建成先进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和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以两江新区为龙头,西永、两路寸滩2个保税区为极核,4个国家级经开区3个市管开发区为中坚,3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为支撑的“1+2+7+36”塔形开发区平台体系,已成为重庆全市工业发展主战场。前11月,园区工业产值占重庆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76%。
除了平台建设,我市还畅通了物流通道。目前“渝新欧”班列开行频率达到2—3班/周,往返班列均实现全年常态运行;从重庆出发的定期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班每周达40班。
此外,通过多方协调,重庆海关与深圳、上海、新疆山口以及欧洲22个国家的海关实现了关检互认、信息共享、执法互助,大大提高了物流和通关效率。
对外开放条件的改善,极大地助推了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1—11月重庆全市工业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732亿元,增长16.2%,高于重庆全市1.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486亿元,增长21.7%,占重庆全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的15%。
4 创新驱动
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1—11月,长安汽车完成销量234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128万辆。自主品牌轿车完成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45%。
事实上,今年以来,CS35、CS75等长安自主品牌汽车一直处于一车难求的状态,这也是我市工业产品创新取得的骄人成绩的市场反馈。
在推动产品创新方面,我市今年继续实施了“上市一批、在研一批、启动一批”的新产品滚动研发计划,重点推进了长安CS75、海装5MW风力电机等100项重点项目,目前新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产值率保持20%左右。
今年以来,我市还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目标、以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了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总数达392家;新增工业设计中心11家、体验中心5家。目前重庆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20家。
不仅如此,我市还十分注重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提升现有产业,花大力气推动基础原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能力提升;实施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向智能制造发展;实施100项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运用,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通过技改新增产值占比超过20%。
目前,重庆全市工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9.7%,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