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高立、韩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4》全国版,运用综合评价技术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
报告显示,2014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得分为69.08分,比2013报告年度的得分提高了1.55分,比2007报告年度的得分提高了6.71分。
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分析称,从总体上看,与评价的初始年份,即2007报告年度相比,七年来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年均增幅为0.96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以追逐赢利为目的,而只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和最终归宿。财政资金逐渐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实现非营利化是经济体制转轨对公共财政建设的具体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成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的一系列指标中,非营利化是唯一得分累计下降的指标。与2013报告年度相比降低了1.61分,与2007报告年度相比累计降低了15.07分。张斌认为,预算内资金对竞争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范围大是非营利化指标得分低的主要原因。
不过,除非营利化一个因素指标出现下降外,其他九个因素指标得分较2013报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收支集中度指标,增幅7.47%;其次是可持续性指标,增幅为7.38%;财政民主化、绩效改善度、政府干预度和财政法治化的增幅在2%至4%之间;分权规范度、财政均等化和财政国际化的增幅均在1%至2%之间。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由综合指数、四大分项指数、十大因素指数、38个二级指标和8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
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课题组从2004年起一直致力于运用综合评价技术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工作,其目的是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和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