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1月1日,参加过昆仑关血战的黄埔老兵李继贤在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医院安然离世。百岁的他没给子孙留下物质财富,只留一座精神富矿。写给曾孙的一封家书,让后人感动落泪:“希望您在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一定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时时刻刻都远离毒品,生活要有规律。人活在世上是很艰难的,但您一定要坚强,对世上万物都要有一颗爱心……”
这封家书是今年中秋节李继贤在重庆家中写的,并印上手印。曾孙李咚阳今年才3岁,家住成都。曾祖孙俩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5月李继贤的百岁寿宴上。当时,川渝两地黄埔同学会会员后人,乃至官方统战部门和民间志愿者等到场向老兵祝寿。
李继贤,1915年出生,山东莒县人,黄埔军校15期学员,机械化兵种辎重兵(汽车兵)。
日军侵华时,读完高二的家中独子李继贤被父亲送到南京求学避难。抱着“家园若失读书何用”信念的他,毅然违抗父命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期间,他参与昆仑关血战,夺下日军军旗受到军部重奖;后在西南运输处任队长、辎汽十团勤务连少校连长,负责为前线官兵运输军需物资弹药。抗战结束,李继贤抱病退役,先后落户荣昌和九龙坡黄桷坪,娶荣昌人杨景华为妻,育下两子两女。
“父亲执意亲笔写完这封家书,不准我代笔。”李继贤长子、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李运生回忆,中秋自己在家陪伴父亲,父亲趴在案台上靠左手手肘支撑着身体,右手执笔一笔一画写完家书,花了3天,废稿纸扔下十余张……家书中,他没有谈论一生荣誉与悲喜,只是表达了期望祝愿,一如平日里对儿孙的平静教导。
在这封家书朴实动人的背后,李运生知道,父亲是用自己一生经历和感悟,向后人传经送宝。“以前,他和母亲告诉我们兄妹:他年轻时就是个开车的。”直到后来查阅档案,李运生才知道:父亲曾是黄埔军人,在抗日前线打过仗。
除将家书赠给曾孙,李继贤也给儿孙辈分别留下了珍贵宝贝。“留给我的是他的纪念勋章,那是父亲心目中最神圣的荣誉;赠给长孙李柯的,是他常用的一支钢笔,并寄语他要做一个有知识文化的正直人。”李运生明白父亲的用心。
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旭为李继贤送行后,专门为这封家书进行装裱,并在研究院内讲这事,所有在场人士唏嘘落泪。
22岁 投笔从戎
“家都没有了,还读什么书”
家书原文:民族要复兴……您一定要争取作一个有为的人,有社会责任的人
李继贤祖籍山东莒县,家境富裕,系家中唯一男孩。日军侵华,山东沦陷,1937年父亲雇人将他强行送到南京读书避难,希望他今后留洋出国远避战乱。
到了南京,李继贤却径直来到位于南京丁家桥的陆军交辎学校招生处。陪同跟班急了:“少爷,老爷让您来读书,就是为了躲避战乱,你为何偏要去当兵?”
“家都没有了,还读什么书?”李继贤铿锵地回答,并向招考军官表达决心:“我想参军抗日,就是要有朝一日打回山东老家去!”
考官深为感动,将他录入学校。起初,李继贤被分配到最低一级的汽车班。当时,学校依次有装甲车班、战车班和汽车班。李继贤不甘心,奋发求学,仅用半年就连跳两级被调入装甲车班。
学习1年后,因战事紧张,学校搬迁至湖南长沙石家冲并改名陆军机械化学校。而后,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李继贤被推荐报考军校,于1938年成功考入黄埔广西柳州第六分校,一边进行军事化实兵对抗训练,一边进修战车、机车、摩托车驾驶技术和野外绘图。
在军校期间,李继贤经历了终身遗憾:当时家中来信告知父亲病危;他请假化装成商人,乘车坐船辗转1000多公里潜回山东冒险见父。谁知刚进村就被汉奸发现,幸得亲戚及时报信“日本人马上要来抓你”,他不得不翻过墙头连夜逃离,遗憾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24岁 昆仑关血战
夺下日本军旗 却未手刃敌人
家书原文:人活在世上是很艰难的,但您一定要坚强,对世上万物都要有一颗爱心……
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打响。此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军队:战斗过程异常惨烈,全歼日军第21旅团4000多人,但中国军人付出了伤亡2.4万人的惨烈代价。
“当时,我们的军长是徐庭耀(新11军)!”李继贤生前回忆说,当时他在黄埔军校还未毕业。按规定,学员是不准上前线的。但因前方急需支援,军校挑选了部分优秀学生上前线。李继贤脱颖而出,负责开车运送弹药物资,同时配发了匕首刺刀。
这是24岁的李继贤,第一次走上主战场。“开始还有点害怕,但到后来看到随时都有炮弹炸响,随时都有人倒下,就无所谓了!”李继贤生前讲述,战役期间,他除了开车冒着枪林弹雨给前方运送弹药,还要清理战场把伤兵运回后方救治。
在一次撤离战场时,李继贤提着刺刀负责清理战场。他发现了一个奄奄一息生重病的日本兵,对方手中死死举着一面日本军旗。李继贤冲上去,一刀砍下对方的军旗夺在手中,但没有下手补上报仇雪恨的一刀———为何?李继贤事后叹了一口气:他是将死之人,老天自会收他。
初出茅庐就缴获日军军旗,李继贤成了军校红人。军部为此重奖了他200块大洋,他将这笔钱,悉数均分给了同学们。
25岁 滇缅送军火
和华侨公子们 都用汽油洗头
家书原文:希望您在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一定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时时刻刻都要远离毒品,生活要有规律
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李继贤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西南运输处任华侨分队队长,负责在滇缅运输线上组织运送战略物资和枪支弹药。
李继贤带领17辆军用卡车,负责从缅甸仰光港运送燃油和弹药往返成都。这条数千公里的运输生命线,李继贤带队跑了整整两年多,直到1942年5月日军占领仰光,滇缅国际运输路线被切断,中美盟军被迫开辟驼峰航线,李继贤才调回贵阳,提任汽车辎重兵10团勤务连长,直到抗战结束。
李继贤表示,滇缅边境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既要穿越怒江峡谷,又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不少路段还是美军用推土机临时推出来的,车毁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但队内华侨富家子弟放弃优越生活条件自愿参战,只为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们仪表堂堂又有文化,一上战场都变得吃苦异常,不再有公子哥习气,我们跑运输时间久了,头上长了很多虱子,又没有肥皂,大家直接用汽油洗头。”
此外,运输路上还要遭遇土匪侵扰。为此,军部给每个驾驶员配了两支手枪,一支驳壳枪,一支勃朗宁,随时战斗。
因为运输任务重,有时连续熬夜开车,为提神刺激,在他人建议下,李继贤偷偷抽了两次大烟(鸦片),果然精神亢奋,连续开车几天都不合眼。“但事后,我感觉身体相当难受,决定戒烟。”李继贤坦言说,凭借意志力,最后他不仅戒掉鸦片,而且终身烟酒不沾,临终前也不忘教育后人时时刻刻都要远离毒品。
34岁 回到荣昌
自己摆饮食摊 养活一大家人
家书原文:您一定要相信知识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希望您能成为一个有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的人
1949年,抱病在身的李继贤脱下军装,随爱人回到荣昌老家,一大家人过起平凡日子。
最初, 妻子想去找远亲帮忙给他找份工作,李继贤连忙制止:“这事找人家干嘛?我有手有脚有文化,还养不活一家人!”于是,李继贤自己摆摊营生。而且,李继贤可是民国时代的高中毕业生,还当起了儿女和邻居子女的课外老师,背书听写抽查时比学校老师还严格!1958年,李继贤的饮食摊并入九龙坡区黄桷坪饮食服务公司,他得以成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并于1976年退休。
“父亲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段话:不管以前荣辱浮沉,都是过眼云烟。风光时,笑一笑就完了;受苦时,咬咬牙也就过了;只有知识才是硬道理,有文化,生活就不再可怕!”李运生说,所以父母亲从未向他们讲过参军抗日的事,只是淡淡地自称开车的,直到岁月揭开了尘封历史。
也是直到这时,李运生才发现:一直生活俭朴但始终衣着整洁、哪怕临终住院也要保证床褥干净无异味的父亲;一直深居简出、淡泊名利但始终笑对他人的父亲,一直自力更生自购医保养老、不给亲友他人添负担的父亲,一直在坚守着一种作风和一种精神。
父亲教我们
不要给别人添负担
彻底料理完家父后事,年逾古稀的长子李运生方才抽空接受记者采访。无论是中午茶楼就餐,还是因采访需要复印老兵相关档案证明材料,李运生都执意推开记者,亲自付款。
“你是为采访家父而来,这就是我们家事。父亲常言:自家的事,千万不要给别人添负担。这是父亲一生谨记并要求我们子女牢记履行的。我不能有违父亲的心愿教诲。”满头银发、头戴鸭舌帽的李运生,说出这句话时很认真,很慎重。记者瞬间再度眼红了———之前,在看到李运生徐徐展开装裱后的家书、一字一句诵读完全文时,记者湿润着双眼,拍下了照片。
李运生介绍,父亲在接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调查、上传资料到老兵网站公布时,父亲专门强调了一点:感谢大家关注,但自己购买了医疗保险养老,退休工资有2000多元,不需要任何帮助。
爷爷赠钢笔
希望我正直做人
在成都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长孙李柯,惊闻爷爷过世消息后,连夜开车带着妻子和3岁儿子咚咚驱车回渝悼念。
“我对爷爷经历的那段抗战历史了解并不多,他也不会在我们面前提这些,但我为家人有这样一个老兵爷爷感到骄傲。”李柯说,在他记忆中,爷爷是整个家族的主心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的品行要求很严,对读书学习很上心。如今,老人留赠他一支钢笔,李柯明白良苦用心:爷爷是希望我有知识文化,做一个像笔一样能挺直腰杆的正直人。
他关心国家大事
爱看电视新闻
重庆市政协报已退休记者陶宏和年轻记者小叶,是李继贤生前最后的采访者。李继贤去世前3天,陶宏前往大坪医院住院部看望他,并做一次抗战岁月口述历史的最后记录。
陶宏称,老兵当时躺在床上输液,鼻子插着气管,连翻身都困难,但目光直盯着电视中的新闻频道;整个房间和床单被褥干净整洁,丝毫没有异味。“老兵听力有障碍,得靠长子李运生靠近耳旁传声协助才能听懂;不过,老人头脑却很清醒,两眼深邃闪光,回答问题思维敏捷,依然保持着浓浓的山东口音。”陶宏说,交流中得知,老人晚年仍然关注国家大事,爱看电视新闻。
关爱抗战老兵重庆志愿者团队的王宇和王纯说:“老兵李继贤很讲理,爱唱《满江红》。他每次都在家乐呵呵地摆满了糖果水果等待,而且让我们不吃完不准走。”
传递向上信念
呼吁后人爱国有为
重庆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同为黄埔后人的郭相彦,听闻老兵留给曾孙的家书内容后,眼眶闪烁泪光:“李继贤老人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努力向上的信念,呼吁后人爱国有为。”郭相彦感叹,重庆黄埔同学会成立之初有千余会员,如今健在不到百人,去年统计时平均年龄8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