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1月4日上午10点,南川区石溪乡中心校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只见不同年级的同学两人一组,欢快地舞着板凳龙。“别看他们年纪小,已经是板凳龙舞新一代传承人了。”石溪乡中心校体育老师夏传红告诉记者。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南川的一张文化“名片”,板凳龙舞历经138年的传承,渐渐从田间地头进入校园,它能在这里找到新的生命吗?
祈丰年,庆丰收
板凳龙舞出农民心声
板凳龙舞起于清朝年间1876年,繁衍于石溪乡南涪、大兴村(两个村于2005年合并为南茶村),至今已有138年的演变历史。
关于板凳龙舞,当地自然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溪遇上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便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石溪乡文化中心主任、板凳龙舞传承人陈立全则告诉记者,从他爷爷那一辈人听来的故事是:1876年秋,风调雨顺,丰收在即,村里的人们在院坝里聊天聊得开心,一时兴起,便拿起板凳舞了起来,边舞边唱,或单脚跳、或变换手上的动作,有的嘴里还打着节拍,这便是板凳龙舞的雏形。
久而久之,耍板凳便耍出了花样,南涪村小学教师张进贤,从艺术上对板凳龙舞作了一些指导,并产生了在板凳上扎上龙的联想。他当即找到大兴村民间艺人刘朝祥商量此事,结果两人不谋而合,于是在1957年,玩耍的板凳上就有了龙头、龙尾。后来,人们觉得要扎上龙身更显神韵,于是,一条完整而神气的龙便立在了板凳上,板凳龙舞由此得名。
就这样,板凳龙舞开始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过去,村里没有什么庆典活动,每年传统佳节人们就盼望着热闹一回,板凳龙舞、舞狮、放烟火架便成为当地的主要活动,因此板凳龙舞的群众基础打得很好,基本上村里的人都会几个动作。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民间老艺人将板凳龙舞进行了动作上的编排,配上声乐,形成了精品节目,板凳龙舞变得越来越好看,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从农家院坝到各地舞台
板凳龙舞历经蜕变
板凳龙的制作并不复杂,一条家用普通花条板凳用竹篾片、稻草、青草、彩纸等制作成龙形置于板凳上,画上龙的图案便成了道具。
一条板凳四只脚,耍起来却奥妙无穷。一人玩时,两手分别执前后腿。二人玩时,一人执前两腿,另一人执后两腿。三人玩时,前二人各以侧手执一腿,后一人双手执两腿。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多人玩时,每人各举一凳。前一人是龙头,后一人是龙尾,其余为龙身。舞着龙头的老乡向前跑去,后面的“龙身”则追逐着,时而“长途跋涉”,时而“腾云驾雾”,如长龙横空出世,场面壮观。
板凳龙的制作也凸显了时代感。当日,记者在石溪乡政府看到了数个不一样的板凳龙:用稻草制成的板凳龙,金黄色的秸秆似乎在述说历史;泡沫填充的板凳龙,外面涂上了鲜艳的颜色,似乎在展示人们喜获丰收的心情;而用塑料板制成的小龙,则适合学生们挥舞,体现了参与者身份的变化。
除了材质、动作外,要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板凳龙的表演场地——它已从原来的农村院坝搬到了各地的舞台,无论走到哪儿,都打上了南川石溪的标签。单是精品节目《龙儿·月米酒》,就参加了市级表演5次,涪陵片区表演1次,南川区表演8次。2008年,在江苏省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全国农民文艺汇演”中,板凳龙舞获得了银穗奖。
走进校园
向“影存实亡”说“不”
然而,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舞也面临着存亡危机。
记者在板凳龙舞的传承人名录里发现,十几位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也40岁,后继乏人。对于这一点,陈立全深有体会,他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出去打工了,村里见不到几个年轻人,即使有,大家也更喜欢一些新奇的、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因此会跳、想跳的人渐渐少了,甚至驻足观看的人也比过去少了很多。
这让乡里感到,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乡里立即动员起来,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建立了传承人谱系档案,确定了南茶、卫星、石庄三个自然村作为板凳龙舞原生态保护区,并于2008年申报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打响品牌的角度,该乡抽出40人组建了2支专业的板凳龙表演队伍,并请专业老师定期开展培训;2004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投资30余万元,请专家、老师将板凳龙的表演技法、鼓、曲、谱融为一体,编排成了2套精品节目——《凳龙闹丰年》、《龙儿·月米酒》。
此外,在打基础方面,传承人和石溪乡中心校的体育老师们一起,将板凳龙舞与广播体操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参与到这项民间艺术中去,培养兴趣,进而发现好苗子,培养接班人。
“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在我们手里失传!”陈立全说,板凳龙舞已经历了138年的演变历程,尽管舞台变了、道路变了、表演方式变了,但对风调雨顺的祈盼、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精神实质没有变。因此,他们将竭尽所能,让板凳龙舞延续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