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近日,记者从重庆邮电大学获悉,由该校新闻传媒学院一名大四学生拍摄、记录芦山地震的一部微电影《芦山纪》,在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上获得了最高奖——组委会大奖。这部电影是如何制作而成的?有何动人之处?记者进行了采访。
只身奔赴灾区当志愿者
满目疮痍的村落,简易帐篷里的受灾群众……无疑,《芦山纪》是一部稍显沉重的微电影。18分钟的时间里,大多采取黑白影像和旁白的叙述方式,讲述志愿者与当地灾民之间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去年4月20日。那天,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平时就热心公益的陈琦背上行囊,只身奔赴灾区当志愿者。一路上,他遇到了来自重庆、成都、雅安的众多志愿者。
“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也有白领、也有退伍军人等。”陈琦说,经过一夜奔波,志愿者们在雅安市汇合,徒步前往地震灾区。
“每个人心中都只有一个念头:第一时间赶往救援现场。”陈琦告诉记者,来到芦山县后,由于自己会摄像,被分配到一项任务——作为先导志愿者,他将搭摩托车用最短的时间、赶往受灾严重的太平镇了解情况,以便制定后续救援方案。
由于地震和降雨,到处都是塌方,只能绕道从河边的碎石路一点点向前……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的陈琦发现:在受灾最严重的钟灵村,由于道路被堵,当地还没有任何救援部队进来,村里每家每天只有两盒泡面、两瓶矿泉水,整个村子没有一顶帐篷。
用微电影记录最美人性
调查完情况后,陈琦连夜联系到福建、陕西、湖北三支救援队,他们决定第二天就前往救援;而重庆和四川的救援队也决定改变原定路线,在这个最困难的村子建立救援点。
4月24日,志愿者们相继抵达。由于村子里绝大多数房屋受损,不能再居住。志愿者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震裂的危房,挨家挨户地帮村民搬出棉被等生活用品,帮助村民搭建帐篷。“有一位地震时只穿了双拖鞋跑出来的女孩,没有和家人待在一起,而是加入志愿者队伍,热心地跑前跑后。”陈琦感动地说。
经过两天忙碌,当地灾民生活秩序渐渐恢复。回到临时搭建的救援营地,志愿者们已全部累得瘫倒在草坪上。“夜很深了,但突然有人开始唱起歌来。”陈琦不无动情地回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合唱,那歌声成为夜空里最有激情的回响。
“这个声音也一直回响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陈琦说,一年了,那几天的经历深深烙刻在自己的心里,所以后来自己将拍摄的素材剪辑成一部微电影,用最质朴的方式,记录那几天的点点滴滴和最美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