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天,牛栏坨又下了一场夜雨。清晨6点,71岁的刘家友再也睡不着,又翻身起床冒雨赶往修了垮、垮了修的出山路上。
牛栏坨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椒梓村,这里前有乌江阻隔,后有贵州大山横亘,外地人称是“窝在山坳里的世外桃源”。
这座“世外桃源”少有人问津——从后坪乡政府所在地到这里,没有公路,要翻十来个山头,步行两个多小时。
3年前,留守在牛栏坨的19位老人开始挖凿出山的路——
19位空巢老人凿石护路
这天,雨一直在下,刘家友扛着锄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在泥泞的道路上。
土地岩、滴水岩、土地坳……一路走来,好多地方出现了滑坡,滚下的泥石堆积在路上,有的还压垮了路基。
“全毁了!”在松林坡,看到山水直往路基的裂缝里灌,刘家友急忙用锄头挖开一条沟,将水往路基外引。
突然,一墩石头滚落而下,刘家友抽身一跳,石头砸在锄头上。
8点过,雨小了。刘家友往回赶。这时,牛栏坨的老人们扛着锄头、拿着铁锹和凿子、锤子等陆续出了门。
田永江在土地岩挖排水沟、唐万仙在松林坡砍倒伏的杂树……尽管下着雨,牛栏坨在家的22人,除了3个小孩,其余19位空巢老人都冒雨来到了公路上。
80岁的刘家伍,手脚不再利索,他站在路边,双眼直盯着松林坡上悬着的石头。他的任务就是监测上面的泥石,防止滚落下来砸伤排险的人。
“修条出山的路是牛栏坨的头等大事。”刘家伍说,今年雨水特别多。大家都明白只要落雨又会垮塌,但每次下雨,19位老人都会不约而同赶到路上挖沟排水、清除泥石,“就担心泥石流压垮了路基。”
不到10点,雨停了。但19位老人还忙碌在垮塌的道路上。他们告诉记者,这是牛栏坨唯一的出路,哪怕是条骡马道,也得保持通畅,总比以前翻山越岭强。
凑11万元挖一条出山路
日前,记者从后坪场上赶往牛栏坨。车到松林坡,就被垮石堵住了去路。
这条路宽不足3米,硬生生从山腰开凿出来,内侧是高约50多米的松树林,外边是100余米深的悬崖。
记者一行,只好踩着垮塌的泥石,攀着倒斜的杂树,爬过巨石。
“以前只能翻松林坡。”刘家友介绍,松林坡树高林密路陡,热天路过时有被蛇咬,冬天碰上下雪常摔跤,“更别说背起东西爬山了。”
2011年,从乡上到木马山的路修通了。当时,牛栏坨的人就有了修路的想法。
牛栏坨有22户130多村民,在家的只有19个老人和3个小孩。
“能自己动手的自己动手,不能人工干的请机械。”2012年,40多岁的刘家辉因父亲生病留在了牛栏坨,他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带领大家凑了11万元,先请来挖掘机将路线挖出来。
从木马山到牛栏坨4公里路线,要穿越5座山头,掘机只能挖土方,对更多的巨石无能为力。
钱用完了再无力集资,开山劈路也不能用炸药。怎么办?
“自己干!”这些空巢老人大多年轻时干过石工,大家又把收藏多年的凿子、锤子、钢钎等拿了出来,沉寂的大山又响起了当年的号子。
土地岩、滴水岩、土地坳、松林坡……两年多起早贪黑,除了忙农活就修路,19位空巢老人硬是凿出了一条出山的路。
2014年春节,一辆农用车开进了牛栏坨,“窝在山坳里的世外桃源”一下子沸腾了。
22户村民继续筹钱修路
牛栏坨路通了,但22户村民又忙碌在还债的路上。
62岁的田永江一家6口筹了6900元公路款。老田说,修路要得急,这些钱都是借的,接连种了两年的青蒿才还清了这笔钱。
最困难的当属64岁的刘庆洪,3年前儿子在外打工去世,3个孙女留给了老两口养育。
“5750元公路款卖了两头羊子、种了两年青蒿、挣了20多天的瓦工钱才还清。”刘庆洪说,只要路通了,孩子们上学方便,欠点账都是小事。
18岁的刘洋,之前在浙江打工被车轧断了右腿。这次修路,刘洋一家照样借钱交了集资款。现在,他带着50多岁的父亲在重庆打工还账……
“真的无颜面对这里的群众。”后坪乡纪委书记张超称,牛栏坨19位空巢老人修路的事情,让大家深受感动,但乡里也很困难,无力解决所需资金。他告诉记者,今年持续降雨,又让这4公里山路多处遭遇泥石流和出现坍塌,根本不能通车,又变成了一条不能通车的骡马道。
对此,酉阳县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骆开发称,因为特殊的地理地貌,酉阳像牛栏坨这样的村落还有很多,当地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很高,都是自发筹钱修路。他告诉记者,虽然县里正大力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但像牛栏坨这段道路,暂时还纳入不了硬化范围。
“不等不靠继续修路。”刘家友拍着胸膛说,这条出山路是牛栏坨的希望,19位空巢老人表示,大家还要继续筹钱、出力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