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庆的交响乐,不得不提由市歌剧院打造的大型交响乐合唱《长江》。作为我市的一张音乐名片,《长江》在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开幕式上的亮相,让观众为之惊艳。
《长江》共分为《序曲》、《源头》、《悬棺》等12个乐章,分别以男中音、女高音、民族男高音、合唱等演唱形式表现长江山水的人文风貌。该作品由著名作曲家程大兆、词作家赵晓瑜创作,以自然、人文、历史的角度,以及大写意的手法描绘长江美丽而神秘的风姿,以此表达人们对母亲河的无限热爱和崇敬。作品曾获文化部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三等奖,被全国性专业报刊《音乐周报》列为“十大音乐事件”之一,并受邀参加过国家奥运演出季等多项重大活动。
“《长江》内涵丰富,色彩新颖,融大气、神秘、飘逸、灵动为一体。虽被划归‘交响性音乐’领域,却没有人说听不懂。”谈到重庆这张音乐名片,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理论家李吉提赞叹不已。
李吉提介绍,《长江》每个篇章都独具特色,“第一乐章《序》用童声音色收尾让人惊艳;第四乐章《江岸》在歌谣结束前,乐队中出现了中国民间吹木叶等原始音响,充满了山野之气;在第五乐章《悬棺》的合唱中,川剧高腔般的帮腔声部处理、颇具神秘色彩的呜呜哭声,表情凝重而富于震撼力。”
“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民族乐器和民族唱法,也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李吉提说,《长江》乐队音响的“底色”是西方管弦乐队,合唱也以美声唱法为主,但其意味绵长的民族风却如画龙点睛,“民乐中有箫、笛、琵琶、筝、三弦、二胡等具通用性的中国乐器,也有更具地域性特征的川剧锣鼓等。而民族声乐的号子领唱和弹词风格的女声独唱等,也从不同角度加深了人们对作品‘中国风格’的整体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