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大家都有时代病 上
“出门时忘拿手机,吃饭时刷不了各种APP了,感觉不能好好享受这顿饭了。为什么连吃饭的时候也离不开信息阅读呢?我想这可能是新时代的病症。”
在高速奔跑的时代,人们的心理似乎没有跟上它的步伐。信息饥渴症、晚睡强迫症、亲密关系恐惧症、囤积症……一大批“怪病”涌出,说不清道不明,却折磨着都市中的人们。
因在填字竞技真人秀节目《我知道》中的出色发挥,近日,草根明星选手杨薇被观众冠以“填字女王”称号。不过,相对于杨薇的博学和惊人记忆力,她的“信息饥渴症”反而吸引了更多关注。杨薇告诉媒体记者,从看书、看电视延伸到看报纸、手机新闻,只要有任何空余时间,都会想办法用各种信息来填满,否则她就无法正常生活。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资讯触手可得,却同时造成了人们的另一种负担。在重庆,也有像杨薇一样的人,昨日,记者跟随其中一位受访者经历了他的一天。有些场景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
场景一:寝室
不刷完所有信息不睡
刘嘉(化名)是西南大学新闻学专业一名大三学生。10月13日早上7点,寝室的灯亮了,刘嘉从睡梦中惊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枕头下摸出手机,看看错过了哪些信息。
双休日旅行归来的刘嘉,此时全身酸痛,急需充足的睡眠来补充体力。上午没有课,他可以再多睡一会,但他拿起手机一直看了半个小时。刘嘉眼睛开始酸痛,他将手机放下,进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
几分钟后,刘嘉突然惊醒,在被窝里搜寻手机。此时,手机上显示了超过20条各类新信息提示。刘嘉揉了揉眼睛,开始第二轮的查看。大半个小时后,当把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更新看完,再三确认没有任何遗漏后,刘嘉才放下手机,再次平躺准备睡觉。
一分钟后,刘嘉的电话响起,是同学打来的,和他确认一项国庆节前就定好的拍摄任务。简单沟通后,他已睡意全无。
挂断电话,刘嘉起身下床去上厕所。刚走入厕所几秒钟,刘嘉突然急匆匆跑了出来。他再次扑向床上找到手机,这才拿着手机下床安心地走进厕所。
场景二:午餐
没带手机,吃嘛都不香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寝室陆续有同学进出。刘嘉却没有下床,他一直保持半躺状态,双手拿着手机,浏览当天的新闻。
他的手机上一共下载了包括腾讯新闻、百度新闻、网易新闻等在内的5个新闻客户端,微信中还关注了10多个和新闻相关的公众订阅号。全部浏览完的话,至少需要2~3个小时。刘嘉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脖子和腰已经开始酸痛难忍。他坐直身体,扭扭僵硬的脖子,发出了“咯咯”的响声。
刘嘉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11:20,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他放下手机,下床。简单整理过后,和室友一起拿着饭盒向食堂走去。
刘嘉排队买好饭菜,和室友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刚吃了两口,刘嘉便习惯性地在口袋里摸手机。这才发现走得太急,手机放在宿舍了。他感到有些茫然,不由加快速度大口吃饭。
刘嘉的两位室友坐在他的对面,互相之间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他们一边吃饭,一边低头看着手机。两分钟后,刘嘉站起身来向室友说了句话,盖上还有一半饭菜的饭盒就往食堂外走。两位室友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离开,仍旧低头看着手机。
刘嘉回到寝室拿出手机,点开QQ空间的个人主页,在欣赏朋友们发的旅游照片的同时,吃完了剩下的半盒饭菜。
场景三:课堂
受到“诱惑”,听课难持续
下午两点,刘嘉有一堂新闻专业课。他早早地来到教室,在第二排靠中间的位置坐下,并将手机调成了振动模式。课堂上,刘嘉很认真地听着。他很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几乎从来不会缺席。一整天不离手的手机,也被压在了教科书下面。
课刚上了一会儿,手机振了一下。刘嘉悄悄地掀开课本,原来是自己收藏的一条网帖有了新的回复提醒。他把手机藏到课桌下,一边提防着老师,一边点开帖子查看。处理好之后,他将手机重新压在课本下,开始听讲。
上课期间,教室里偶有手机铃声响起,老师提醒同学将手机调成振动。之后,频繁的“嗡嗡”声在教室里低沉回荡。
受此干扰,余下的课堂时间,刘嘉干脆将手机放在腿上,埋着头认真刷起社交软件来。半个小时内,QQ空间和朋友圈被来回翻看了10多次。发现没有新内容后,他又转到微博,点开每一个分组,仔细阅读每一条微博,到了下课时间,他也浑然不觉。
自述
信息渴求源于内心恐慌
记者见到刘嘉的时候,他穿着一件蓝白条纹的T恤,深色休闲裤,搭配一双白色的运动鞋,脸上黑眼圈比较明显。
刘嘉告诉记者,从大一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每天清早他都要处理一大堆繁杂的社交工具,包括浏览QQ空间、微信朋友圈、更新人人网、刷微博圈子等。紧接着就是浏览当天的新闻,看热门推荐,以及关注自己最感兴趣的经济分析报道。
刘嘉说,目前的生活很充实,不论吃饭、休息还是上厕所,都在不停获取各类信息,不停进行社交互动。但另一方面,这种充实的状态,却让他感到无形的巨大压力,“哪怕半天时间不接触互联网,不浏览各种即时消息,整个人就陷入恐慌,这算是一种病吗?”
分析
“信息饥渴”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信息饥渴症是一种现象,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在高科技下的精神危机的一种反应。”昨日,正在美国交流的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张仲明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要将“信息饥渴”定义为病症,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症状界定和研究。
张仲明表示,“信息饥渴”主要表现为总想了解更多信息,总想知道最新最快的信息,一旦无法达到目的,便会非常不安、烦躁或者情绪失控等。张仲明说,面对众多的信息,人们选择的余地加大,总是感到手边的信息不足。于是,一旦人们的自省与自制力不强,就会夜以继日地通过网络寻找新出现的信息,由此表现出“信息饥渴”。
支招
学会屏蔽信息 试着放慢生活节奏
张仲明告诉记者,“信息饥渴者”区别于一般信息获取者最明显的标志,是他获取的信息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用处。
这样人生节奏被打乱的情况,该如何调整?张仲明表示,首先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自我暗示“世界变化太快了,每天的信息量太大,没有人能够知晓所有信息”。其次,他建议大家学会屏蔽和自己无关的信息,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具备的能力。最后,当因为信息缺失而烦恼时,试着放慢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慢慢地信息饥渴症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