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釆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农村教师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针对重庆市农村地区优秀师资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今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重庆直辖以来第一个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专门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重庆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快速跟进,狠抓落实。
一是创新编制和岗位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每学年动态调整各校编制,余编优先用于农村学校招聘教师。增加特设岗位,解决了1.7万中小学教师“已评未聘”的问题。近3年,全市每年新招聘中小学教师均超过8000人,近七成到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鼓励区县政府以“购买社会服务”等办法,统筹解决学校安全保卫、学生营养餐和寄宿管理等后勤服务岗位。
二是创新培养和配套政策。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为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一批本科层次全科教师,2013年首批招生632人,今年招生增加到1100人。
实施幼儿园教师“3+2”或“3+4”培养计划,为幼儿园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计划5年培养1000人,今年首批“3+2”免费幼儿师范教育学生117人。2013年启动建设3个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北师大与江北区、西南大学与渝中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綦江区结对,探索构建职前教育、入职适应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为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科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置不足问题,在实施贫困区县“特设岗位”计划的基础上,重庆市于2012年开始实施“中小学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重点补充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岗位。今年招聘“双特”教师1871人,近5年已为农村学校补充了7949名教师。
三是创新管理制度和师德建设机制。2012年,市级层面出台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指导意见,2013年,在江北区、北碚区、忠县、彭水县启动市级试点,19个区县结合实际推进,逐步探索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选派1000名以上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重庆市在出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从2012年开始,市教委主任周旭为全市新进的8000多名教师上师德师风开学第一课,不断强化师德建设。
四是创新专业发展政策。5年内对每名农村教师培训不少于360学时,其中参加区县及以上层次的集中培训不少于80学时。5年来“国培”投入2.5亿元,培训教师近14万人次,“市培”投入3.8亿元,培训教师20万人次。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种子”教师。
五是创新待遇政策。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教师收入稳步提高。今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对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学校教师给予补助,涉及33个区县的近10万名乡村教师。补助标准不低于每月200元,区县结合实际制定标准,最高的可达1000元以上。区县(自治县)政府将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农村教师纳入公租房保障。科学规划和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管理。计划建1.5万套,已建成4162套,完成投资3.76亿元。使一批乡村教师告别“蜗居”和“走教”。今年26岁的彭亮,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通过特岗教师考试到巫山县雪花小学任教。学校原有的教师宿舍是30年前用土砖砌的,雨天漏雨,冬天透风,十来个平方米的房间要挤3名教师。去年1月,学校的18套周转房投入使用,18名教职工每人分到一套,每月只需象征性的缴1元/平方米的房租,彭亮搬进周转房后买了家具,把女朋友也接了来。
六是创新保障机制。区县财政按照不低于本地区教师工资额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用于教师的培训。
除此之外,重庆市基础教育坚持向农村倾斜,优先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招录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用编。市政府决定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优秀校长退休年龄可延长至65周岁,副高级女教师退休年龄可适龄60周岁,延长退休年龄的教师和优秀校长不得在本校留任,全部安排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任教任职。同时,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鼓励和吸引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重庆职业教育一直是重庆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2012年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制定了15个配套文件。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素质较高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一是制定的中职教师能力标准正在全市推广应用,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对教师必备知识、技能、态度等作出定性与定量规定,作为培养培训、考核评估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的依据。还制定了“双师型”教师标准,近两年新认证初、中、高级“双师型”教师6200人。
二是建立了队伍补充制度。出台了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建立“编制到校、经费包干、公开招聘、动态管理”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职业院校名教师培养计划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了重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集团等3个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7个市级培训基地和20个教师培训基地,以及5年一周期的全员教师轮训制度。
同时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借鉴澳大利亚职教“培训包”开发经验,先后开发了100多本模块化课程教学材料,鼓励本地优质职业院校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明年将选派200名教师赴德国、澳大利亚参加半年以上的技术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2012年就引进了1600名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渝授课、指导实习实训。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有新进度。出台加强高等学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实施了“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等名师培养工程,积极支持优秀教师成名成家,高层次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力实施高校骨干教师队伍“221”工程建设中,推动高校不断增强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在渝高校现有“两院”院士9人,特聘院士3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1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名师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4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79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上了新水平。在渝高校科研成果占全市总量的60%左右,与企业联合承担近50%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聘请各类长短期外籍专家、教师2100余人。
目前,重庆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已达30.33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教师3.41万人,普通高中教师3.4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86万人,普通初中教师7.67万人,普通小学教师11.53万人,其他教师2.44万人。
教师是教育之本,强教必先强师,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重庆市教师队伍基数庞大,每年新进教师近万人。近年来,重庆市培训了基础教育、中职教育教师20多万人,占接受教师培训总人数的75%,投入经费2.9亿元,实现了从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到城区教师,从幼儿园教师到中职教师,全方位、主体化的大培训,为推进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