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从重庆工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传来消息,今年该校招生1900人,但填报志愿者竟然多达6000多人。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三本来读这个学院。
一个高等职业学院,为何会如此“紧俏”?
毕业生不愁找工作
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重庆工业技术学院一直是我市职业教育中的一面旗帜,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工程学院是其第一个二级学院。
“据内部统计,我们学院的就业率是全市高职第一。”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钟富平表示,近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本地企业要招到一个机械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并不容易。为了抢人才,一些企业瞄准了学院的在校学生。企业通过奖学金、助学金、互助交流讲座等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前期的人力资源投入。
在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机械工程学院成果更是令人咋舌。
2009年以来,每年该校都有十几人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士助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全国招收人才的对应高校中,机械工程学院是唯一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任务适应市场需求
“机械工程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与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和师资建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
钟富平介绍,首先是注重实训,将行业标准与学院课程对接。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学院的实训基地,和企业车间的配备、氛围十分相似,教学任务跟企业生产任务紧密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也实现了融通。学生不用另外花钱和时间,就能在毕业时通过资格考试,拿到中级或高级证书。今年全校考到证书的毕业生一共有600多人,其中200多人拿到高级工证书。
此外,学院还注重校企结合。多年来,学院一直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长安、四联、力帆等单位保持深度合作,对应市场需求,及时开设先进技术专业,淘汰老旧落后专业。
例如,2012年,学院盯准国内动车发展势头,开设了动车制造专业,并与南车、北车集团,以及动车配件制造厂商对接,为动车制造、维修单位输送专业对口性极强的人才。
目前,该学院又开始申报开设工业机器人制造专业,这也是本地高校首次开设相关专业,计划于明年开始招生。
7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培训经历
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目前,学院已形成分级、分类、多载体的格局,教师中既有企业技术骨干,也有教授、高工、研究生以及专业机构的相关人士。其中,70%以上的教师具有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培训经历,并获得这些国家的技能或师资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学院还鼓励教师带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技术合作,并鼓励专业创新。
2010年10月,学院的模具专业骨干教师柏洪武,在学院指导下带领9名学生,成立了桃源大道工作室。如今,工作室制作的模具动画展示网站,已成为国内所有高校模具类专业必参考的教学资料站。
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学院也被评为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模具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