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百骏图、向日葵、清明上河图……铜梁区东城街道一家店面里,挂着数十幅装饰画。细腻的画面并非画笔绘就,而是一针一线刺绣而成。店主叫陈洁,是个海归,墙上挂的作品,出自她创办的龙绣品牌。从辞掉海外高薪工作,回乡创办微企,到带动数百位留守妇女就业。陈洁有个心愿,希望通过创意设计,让巴渝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放弃海外高薪工作 她想弘扬铜梁龙文化
20日上午,铜梁区东城街道龙绣剌绣加工厂展示厅里,白土坝居民曹梅正练习针法。一根1.5厘米长的绣花针,仅有普通家用针一半长短,穿上金色四线,随指尖上下飞舞,不多会儿,一朵金色祥云渐渐有了轮廓。
曹梅练习时,加工厂总经理陈洁站在一旁,不时指点几句。“对于刺绣,我也是半路出家,从零学起。”陈洁记忆中,外婆一辈的老人总爱在门帘、被子上绣几朵小花,既打发时间,又起装饰作用。不过,大家并没意识到,靠这门手艺也能赚钱,甚至形成产业。
时间回溯到2003年春节,正在日本留学的陈洁在大阪街头,偶遇铜梁龙舞队。威武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却没留下纪念品。遗憾同时,陈洁隐约找到商机。
经市场调研,2011年,陈洁决定回到家乡铜梁,借助龙绣技艺,弘扬铜梁龙文化。而当时,日本一上市公司有意聘请她进入海外营业部工作。每月不仅有上万薪水,3年后,还能拿到永久居住证。进企业拿高薪,还是自己创业?她一咬牙,选择了后者。
带动留守妇女就业 透支信用卡也要发工资
刺绣得找绣娘,去哪儿找人?陈洁四处寻访,找到几位精通龙绣的老艺人,又租房子,又买针线架子,在铜梁区福果镇办起培训班,为周边留守妇女提供免费培训。
辛苦学半天刺绣,如果没有回报,很多妇女就不愿继续学,宁愿回家打麻将。“失信一个人,就可能失信一百个人,必须想办法。”刚开始,因质量不高,绣娘们的作品并没销路。陈洁只能自掏腰包,为她们计件发工资。
前期投入30多万,光是买作品就花去大半。最艰难的时候,银行账户里只有91元。她先透支了1万多元,再四处借钱还账,硬是没拖欠大家一分钱。
从农家小院到国际舞台 巴渝技艺变身高大上
好在坚持有了回报。2011年9月下旬,恰逢首届安居古城江畔文化旅游节开幕,需要将上世纪70年代的安居镇老街风貌绣成5幅龙绣作品,当做纪念品。这是个推广企业的好机会,但数数日子,距离10月15日开幕仅剩20天,时间太紧了。
为拿下订单,陈洁和书画家进行沟通,了解其画作的背景、特征。设计好样式,又和4位绣娘一道,加班加点赶工,终于交出5幅漂亮作品,赢得对方连连称赞。
经过巧手加工,如今的龙绣早已跳出农家小院,不仅被制成挂画、车挂、名片夹,还变身高大上的艺术品,出售到巴西、美国、日本等国,最高售价达到3万元。通过朋友介绍,一位英国服装设计师还与陈洁结成合作伙伴,为其设计的高级服装制作领口、袖口绣花。
企业发展了,陈洁的“野心”也逐渐变大。她组建起一个创意团队,计划将剪纸、夏布、叶脉画等工艺品加以设计包装,制成城市宣传品、旅游纪念品等,让巴渝传统手工技艺找到新生命。今年7月,凭借精美的作品和诚信经营理念,陈洁登上了第六期“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