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7日从市中小企业局获悉,目前重庆市已经建成98个楼宇工业园,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800家。2013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1489亿元,产出强度高达149亿元/平方公里,比一般工业园区的产出强度高约50%。
据了解,“工业进园区”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此后,重庆市主城的建桥工业园和各区县的工业园区相继建成,但这些园区“门槛”普遍较高,入驻企业通常为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1998年,上海率先提出楼宇工业园概念,用占地面积更小、租金更低廉的厂房和办公楼接纳中小企业。2005年,重庆市正式提出兴建楼宇工业园区,打造楼宇经济。
楼宇工业园到底给入驻企业带来什么好处?首先是节省了场地成本。
重庆曙光工业园一位企业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单独建厂,抛开土地和厂房的建设安装成本,单从物业管理成本看,至少要雇两个保安、两个维修人员、两个清洁工,三个伙房人员和至少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即便按最低工资标准,一年也要支付20万元。但入驻楼宇工业园,一年只需要花费几万元租金。
其次是享受了园区集中提供的公共服务。同样以曙光工业园为例,这里设有工商、税务、质监等行政服务的代办中心,有多家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办事柜台,有人力资源和法律服务中心,有仓储物流中心,甚至还有食堂和体育场馆。换而言之,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生产生活所需的全部服务。
此外,不同的企业一起入驻园区“扎堆”经营,有利于形成上下游协同,共同做大做强。入驻江北观音桥网商产业园的近200家电商企业,彼此之间开展合作,同一笔生意,有的企业做商品包装,有的做商品展示,有的做自媒体营销,产生1+1>2的集群效应。2013年,该产业园网络零售额达到30亿元,占到全市的20%。
据了解,按照规划,重庆市将在2015年前建成150个楼宇工业园区,建筑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4200亿元,产出强度达到248亿元/平方公里。
记者手记>>>
企业入园有利抱团发展
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大的资本集团实现抱团发展,是2013年以来重庆市民企的新动向。继注册资本金高达31亿元的渝商投资集团之后,重庆市先后出现了近20家民企抱团“航母”。
如何进一步促进重庆民企抱团发展?
建设楼宇工业园,让企业“扎堆”做生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同一个园区生产或办公,企业主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必然会增加相互往来的机会,频繁的往来,便会诞生抱团合作的新商机。
试想一下,几个企业主经常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在同一个球场打球,除了谈谈饭菜口味和球艺,很自然地会把话题扯到生意上来。比起上MBA交商场朋友,楼宇工业园提供的商机和促成的交易,或许更多、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