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7月9日,盛夏时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学院的师生们,顶着炎炎烈日,行走在巴南区圣灯山村22社的田间地头。
他们要借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圣灯山村做一个旅游策划案。
事情,源于圣灯山村村主任助理孙伟的一句话。
抱着“金饭碗”喊穷
“我们是抱着‘金饭碗’喊穷哦!”7月初,旅游学院老师蒋家宁带着7名学生到圣灯山村进行环保宣传,孙伟无意中的一句话,却引起了蒋家宁和学生们的关注。
圣灯山村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圣灯山,距重庆市区70公里,森林茂密古树珍禽,是近郊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好去处。但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旅游给村民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
再加上近些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不少耕地撂荒。村里想通过开发旅游,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却苦于没有专业的旅游策划人才。
“我们能不能免费给村里做个旅游策划案呢?”蒋家宁的想法得到了学生们一致赞同。
于是,师生们开始在村里进行调研,着手进行旅游策划案的前期准备工作。
发展旅游需要更新观念
让蒋家宁和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旅游策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搞旅游,见效太慢,隔壁村就搞过,没成功。”“田地拿去搞旅游了,我们吃什么哦?”调研中,师生们不断听到村民反对的声音。
“发展旅游只是把那些撂荒地拿来重新规划。”旅游学院策展专业大二学生王嘉玥每天都要向村民解释,“如果旅游搞起来了,你们可以开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避暑。城里人就喜欢吃没施化肥的蔬菜和不用饲料喂养的鸡鸭鱼,收入肯定不错。”
村民的疑问,在王嘉玥和同学们的耐心解答下一点一点化解,但要做一个旅游策划案,却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专业知识严重缺乏,比如旅游市场、还有投入和产出等,这些都是学校里学不到的。”为了弥补专业上的不足,王嘉玥和同学们查资料,请教专业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恶补。
旅游策划案9月推出
通过6天的实地调研,蒋家宁和学生们对圣灯山村有了初步了解:村里有近800亩撂荒地可进行旅游规划。同时,村子的气候和水土适宜种植李子树,村里还有不少鱼塘,但因为缺乏管理,大多处于半废置状态。
针对这些情况,蒋家宁和学生们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村子其实很适合发展乡村避暑旅游,关键是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
“我觉得那近800亩地可以统一规划,种植李子树,举办李花节。”“整治鱼塘,养上鱼,吸引大量喜欢钓鱼的市民前来,城市的孩子还可以来体验抓泥鳅。”……对于圣灯山村22社的旅游设想,同学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蒋家宁认为,最终的旅游策划案,会在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再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并咨询相关专家后作出,预计会在9月新学期开学初完成。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旅游策划案的实际操作,难免会有缺漏,但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以致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