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是把单个农民编入‘正规军’,而联合社则是合作社的整合,是‘兵力’更强大的‘集团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更明显。”7月9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重庆市已有48家联合社,带动了50多万农户增收。
单家独户经营的农户就像“散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不足。近年来,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的农民合作社,在重庆市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合作社已有1.9万余家。
“但我们在发展中也发现,有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品种相对单一,在闯市场过程中势单力薄。”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人说,“联合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
重庆市目前成立的联合社中,大部分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解决了供、销对接难题。
成立于2008年的綦江区精绿蔬菜股份合作社联合社,是重庆市首个合作社联合社,由1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及3家蔬菜加工企业组成。
“现在农民产品不愁销,加工企业不愁货源了。”联合社理事长王天明介绍。联合社成立6年多来,不仅指导入社农民提升种植水平,节省了30多万元的农资成本,而且萝卜、辣椒等蔬菜单价比成立联合社前高出了0.8元,相当于入社农户户均增收8000多元。同时每年为加入联合社的“饭遭殃”、“郑胖子萝卜干”等企业提供五六万吨的原料,企业在加工季不再为缺货而发愁。
部分联合社则通过增强“短板”,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提升。
万州区灵龙茶叶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只有600亩基地的小合作社。4年前,这个合作社将未加工的青叶,以每50公斤一袋、每袋500元的价格卖给一些知名茶叶企业。
2010年11月,万州区成立了满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为小合作社在加工、销售上支招。灵龙成为首批加入的合作社之一。“加入满隆后,联合社帮我们担保贷了30万元买加工设备,请营销高手包装策划,我们才走上了正路。”灵龙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刚说。
从2013年开始,灵龙不再出售青叶,而是自己烘炒,产品按等级分装销售。同时,该合作社还通过申报无公害茶叶、注册“灵龙银芽”等商标,使茶叶附加值大大提升。
“现在我们每公斤能卖到3600元,和以前相比翻了两番。”赵刚说。去年灵龙的销售额就由前两年的二三十万元,一举突破百万元,茶农得到了更多实惠,对合作社也更信赖。
据统计,目前重庆市共有48家联合社,共计带动了50多万户农民增收,联合社成为重庆市农业生产中实力雄厚的“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