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重庆开往贵州威宁的首趟旅游专列,于早上7点20分顺利抵达威宁草海站。近300名重庆游客将开始为期两天的清凉踩线旅游,其中,60多位“重庆走走族”游客最为引人注目。
刚下火车,稍作休整的60多名“重庆走走族”便打起横幅、举着旗帜,在威宁县城与草海景区之间,开始了10公里左右的暴走之旅。
据了解,威宁夏季均温仅20℃,具有浓郁的彝族、回族、苗族风情,其草海景区,目前是一个原生态的旅游处女地。本趟专列每周一班,周五下午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发车,次日上午到达威宁草海站,周日下午返回,次日清晨到达重庆。“夕发朝至”的时刻安排,有利于市民利用周末时间,充分体验威宁的清凉风光和民族风情。
记者手记>>>
旅游专列需更具“旅游味”
近年来,重庆陆续开通到都江堰、广州、青岛、威宁等地的“旅游专列”,为市民出游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记者注意到,当前,各地开通旅游专列的普遍做法,都是将原有列车的运行时刻调整为“夕发朝至”,以适应游客出行习惯,而停靠站点也以“景区”为主,乍一看,确实与“旅游”挂钩。
但记者体验多条旅游专列后发现,除上述改变之外,多数旅游专列无论从硬件条件,还是软性服务,依然固守传统铁路客运习惯,严重忽略了专列的“旅游性”。
比如,重庆目前正在运营的近10条旅游专列中,卧铺车厢依然保持10点关灯的作息时间,提供的餐宿条件与普通列车无异,能提供电视信号、wifi等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寥寥无几,甚至部分专列连插座都无法提供。更不用说设置专门的旅游信息平台、休闲娱乐车厢等设施设备了。
究其原因,并非技术层面无法攻克,而是“运营观念”的滞后,忽略旅游体验感,使得“旅游专列”这一头衔有些名不副实。
“一踏出家门,旅游便开始了”,旅游业内普遍认同,在当前休闲旅游时代,游客更倾向于享受旅游出行的全过程,游、娱、购、行等各个环节,都将决定一次旅游体验的好坏。“旅游专列”作为其中一环,其“旅游属性”理应大于其交通功能。
在国外,“旅游专列”已超越“交通工具”功能,比如,加拿大落基山旅游专列,车厢上方天窗与两侧玻璃窗连为一体,游客可360度观景;非洲之傲罗沃斯列车,车厢被改建为豪华套房,火车尾部是全景展望台,可看到非洲大草原的迷人风光。
对此,记者认为,如何全方位完善提升列车的功能与服务,从细节着手,营造浓郁而舒适的“旅途”氛围,应成为“旅游专列”实现可持续运行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