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不断受到冲击,许多老人主动走进养老院度晚年。据统计,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56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5%。7月1日,记者从重庆市卫计委了解到,面对巨大的养老市场,重庆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到2015年,全市养老、康复等相关的医疗机构将增至124所。
“医养结合”
带来不一样的晚年生活
上周,家住九龙坡区的谢先生如期收到了母亲王女士在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体检反馈表。自护养中心成立以来,每月医院的医生、护士都会为居住在中心的老人随诊一至两次。
在这张表上,哪位老人该重点看护、哪位老人要及时送医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些在以前,仅靠传统养老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谢先生说。
“这里比家里好,不用买菜做饭,而且每天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来给我们检查身体。”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90岁的老人吴先白说,由于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因此,他在2012年中心成立之初便来了。
“目前,不少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冲击着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应运而生,许多老人主动走进养老院度晚年。”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满足市民日趋增加的养老和健康服务需求。市卫计委制定了《重庆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规划到2015年全市设置2万余所各类医疗机构,其中与养老、康复等相关的医疗机构将达到124所,主要包括:疗养院3所、护理院10所、以康复医院和老年病医院为主的专科医院111所。
“医养结合”
实现双赢探索
“我们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养老院的老人患病住院时,我们的120免费接诊,专门的老年病科及时诊治;老人出院后,定期回访。”重医附一院院长任国胜告诉记者。
有了定点医院,养老机构尝到了甜头,广大老人得到了实惠,医院也因之变成了养老“医疗保障基地”。
作为一养老机构的老板,2007年蒋先生投资100多万元,在南山上建了一所老年公寓,有260多个床位。
“现在我的养老院每年盈利100万元左右。”蒋先生坦言,近年来,通过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他主动找到市内几家三甲医院合作,聘请了20多名持证上岗的护工及护理员,让老人享受到在三甲医院同等的护理,养老院入住率超过80%。
“民营养老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是一种双赢探索。养老机构可以增加利润,医院可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提升床位周转率。”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市卫计委对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在准入领域、设备配置、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人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鼓励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医。
今年1-5月,全市新增民营医疗机构64家,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6家。
医疗养老服务能力
将纳入二级医院考核
据统计,今年1-5月,全市有三甲医院28所、二甲医院46所,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0个,基本涵盖了各临床专业。
在此之前,市卫计委已对全市25个区县共54家医院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进行了技术审核和准入。同时,开展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100%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要求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和康复医学科,增设床位,并作为医院等级评审内容,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养老服务能力。”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市卫计委将继续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在已有的3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4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及骨科等4个专科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以提高医疗专科的养老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