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和市二调办联合发布了重庆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的公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底,和1996年的第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数据相比,全市耕地增加了约301.2万亩,但人均耕地面积却降为1.12亩。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做到了全面、真实、准确。第二次调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底数。
重庆市的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启动,通过开展督查、阶段性会战、采取约谈、暂停用地审批等措施,于2009年6月完成了农村土地外业调查和数据库建设,8月通过市级核查,12月完成了基本农田上图和标准时点统一更新等工作。2010年1月通过市长办公会后,向国家上报了重庆市二次调查最终成果。
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中,全面查清了全市8.24万平方公里内的耕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等,汇总形成了全市所辖各区县、镇街、村、社内各类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各类土地调查范围的全覆盖,摸清了全市各类土地资源的家底。同时,还建成了全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了调查成果管理的数字化。“这是我们第一次实现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的数字化管理、三维浏览、动态查询和快速汇总分析。在数据库包括了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并细化到每一块土地的用途、权属、界线、面积,所有基本农田地块信息,各级行政区域界线以及村、社权属界线。”这位负责人说。
据统计,这次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耕地3657.6万亩,增加的300多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调整、技术方法改进等因素影响,使这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从人均耕地看,全市人均耕地1.1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1.26亩有所下降。公报中分析,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人口增长和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重庆市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公报中称,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