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13日电(记者郑钧天)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传统的楼市“红5月”并未如期而至,全国楼市成交依然延续量价增速双降态势。市场的不良情绪逐渐传导至土地市场,6月上海地市出现今年首幅流拍地块。楼市即将进入下半场,市场将如何演绎?
楼市失约“红五月” 房企业绩普遍下滑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2014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全国楼市成交量价增速双降的局面,并未因楼市传统“红五月”的到来而有所改善。
1-5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19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相与去年全年的增长17.5%下滑26.7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19720亿元,同比下降10.2%,降幅与去年全年增长26.6%相比,下滑36.8个百分点。
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住宅销售部董事唐华表示,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量缩期后,全国楼市整体成交低迷的状态并未出现好转。“二、三线城市库存高企、房价下行压力渐增的情况,逐渐传导至一线楼市。市场上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有增无减,因此,传统的楼市‘红5月’并未如期而至。”
开发商资金压力有增无减。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6728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目前已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22家房企中,有14家房企预告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6家预亏。世荣兆业、广宇集团、滨江集团等5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五成,嘉凯城亏损金额更是达到1.3亿元之巨。
实际上,从一季度起,126家上市房企的净利润就已现下滑态势,业绩下滑房企超过半数,同比整体下滑6.36%。在已披露前4月销售业绩的34家上市房企中,中海、保利、远洋地产等20余家品牌房企均出现业绩同比下滑现象。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预计,第二季度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开发企业会采取比较现实的降价回笼资金的市场策略,尽可能降低市场损失。
上海土地首流拍 土地市场释放遇冷信号
土地市场趋冷态势则更为明显。数据显示,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10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降幅比1-4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2954亿元,增长8.7%,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上海规土局9日发布公告,终止奉贤区某地块的出让。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表示:“这是上海今年出现的首幅流拍地块,这无疑给当前‘滞涨’的土地市场再加一层压力。”
上海易居研究院认为,一般来说,土地市场出现地块流拍,与楼市低迷有很密切的关联性。2008年、2011年均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其背后原因是目前多数房企现金流状况不容乐观,拿地积极性明显减弱。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今年1-5月份,标杆房企拿地金额逐月下滑,其中5月份跌破百亿元,至71.2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八成。
以龙头房企万科集团为例,今年5月,万科仅在北京、沈阳等地拿地3宗;而去年同期则拿下8个项目。同时,万科今年斩获的土地绝大部分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去年同期,其所拿地块主要位于重庆、昆明等二、三线城市。
楼市进入“下半场” 窄幅波动或是调整主基调
针对目前楼市呈现的量价双跌态势,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日前在“第五届中欧私人财富投资论坛”上指出,目前市场对中国楼市的看法普遍偏于悲观。秦虹认为,今年前几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之所以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去年同期商品房销量基数较高。2013年前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约为40%,跟这个增速相比是负增长,但从绝对销售量来看,高于除了2013年之外的任何一年。而自住性需求是常数,去年卖多了,今年就卖得少。从销售总量来看,仍然是一个不低的数字。
第二,近期楼市“崩盘”论、房价将“断崖式暴跌”等不对称信息让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日益加重。
第三,信贷约束影响了购房行为的实现。今年以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收紧,使得购房者置业成本提高。一方面购买首套房不仅没有优惠利率,反而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另一方面,房贷额度紧张影响了刚需的置业需求。“现在市场需求主体是刚需自住型,如果没有贷款支持,他们几乎不可能买得起房子。因此,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货币政策和货币环境。”
展望下半年楼市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销量负增长不会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称,当前中国自住性需求数量依然庞大,占到市场主体的80%左右。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改善型需求。
秦虹认为,今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之年,但调整应是窄幅波动,而不是大起大落。政府今年还将坚持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政策,让真实的自住购房需求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