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和綦江工业园区的几家齿轮企业共线生产了,这让重庆康田齿轮有限公司(简称康田齿轮)董事长刘彤有些兴奋——共线生产,意味着资源整合,可以在生产环节节约大量成本,但这样的尝试以前没有过,他多少有点紧张。
康田齿轮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是由綦江齿轮行业协会极力促成的。这也是綦江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日前,綦江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市实施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綦江必须全力以赴发展工业。经过梳理和总结,“创新、共生、成长”成为该区指导工业发展的新理念。
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说起綦江工业,最出名的就是齿轮生产。作为一项传统产业,它有着辉煌的过去,同时也面临转型。眼下,创新成为其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6月3日,记者在綦江桥河工业园区看到,投资15亿元的中重型车用变速器生产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产40万台中重型车用变速器,将成为重庆最大的变速器生产基地,为綦江打造“百亿齿轮产业”提速。
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拥有大大小小的齿轮生产企业170多家,从事汽车齿轮生产的技术工人超过2万人。在綦江的工业体系中,齿轮产业是最有历史底蕴的。“这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不可能丢弃。”他说,“但必须创新,才有出路,特别是产品的创新。”
具体而言,必须通过政策,合理引导相关企业调整产品方向,将目标对准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全力发展客车、卡车变速箱及车桥,进而延伸产业链,向汽车整车和摩托车整车制造方向迈进,释放产能。
在此背景下,“綦齿”龙头企业——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的40万套中重型车用变速器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预计明年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超40亿元。
谈及创新,该负责人表示,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政策体系,让企业创新瓶颈得到更有效的破解,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共生:让产业集群更加突出
新理念的第二个方面是共生,即抱团发展,形成集群,提高竞争力。
以康田齿轮为例,该企业已在綦江发展了10年之久,但一些技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该公司董事长刘彤坦言,在生产环节上,他们的优势是机械加工,能做到很好地控制成本,且技术也相当过硬,但存在热处理、锻造等方面的技术短板。
上半年,在綦江齿轮行业协会的一次讨论中,刘彤提到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大家共鸣。于是,在协会促进下,包括康田齿轮在内的几家企业很快达成了整合资源、共线生产的共识。“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竞争力。”刘彤说。
另一个例子则是铝加工。记者在北渡铝铜加工产业园采访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龙头企业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与其配套企业的合作,居然是围绕铝液销售展开的。原来,用电解铝生产铝锭,传统方式是把铝液冷却运送到相关企业,再加热熔解。这要经历两次损耗过程。但该公司通过技术手段,直接把铝液供给相关铝加工制品企业,节省了铝锭重熔带来的能量消耗。正因为如此,该公司投产时间虽不长,但方圆1公里内已聚集了9家相关企业,每年对外直销的铝液总量达33万吨,同时带动了周边企业发展。
成长:为成长型企业创造发展空间
至于“成长”,也与綦江的现实不谋而合。綦江,一方面欢迎大企业入驻,带动基础性产业;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成长。
綦江相关人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成长型企业比一些老企业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他们会在相关政策上,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更多空间。
上半年,綦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比如,“助保贷”政策,就是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年4月,该区已完成第一批“助保贷”集中签约,为10家中小企业融资8300余万元。
又如,为加快企业落户的速度,去年底,綦江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决定》,将原有行政审批的62个独立审批事项压缩为5个阶段,审批环节精简为9个,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62个工作日缩减至25个工作日,企业投资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该人士表示,下一步还将帮助成长型企业利用好相关的社会资源,帮他们搭建更好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只有这样,綦江工业发展的基础才会更牢固,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加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