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夜市经济发展。
在此之前,重庆多个区县已经开始探索发展夜市,也逐渐形成了九龙坡黄桷坪创业夜市、科园四路夜啤酒夜市,沙坪坝陈家桥西路夜市等,但这些夜市还不够成熟完善。
记者调查发现,重庆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品牌夜市,还亟待解决三方面难题。
难题一:建在哪里?
早在2011年,作为重庆首个政府主导设立的夜市项目,沙坪坝新桥夜市正式开门迎客,一时间名声大噪。但由于是借用重庆迈瑞城投的地块,随着相关建设项目的推进,该地块被公司收回,重庆市首个夜市“正规军”不到两年就夭折了。
“选址,是当前重庆市夜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夜市要不影响公共安全,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污染环境,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不扰民;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够大的地块、足够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
记者调查发现,主城范围内,符合这些条件的空白地块并不多。此外,并不是所有区县都愿意拿出“寸土寸金”的土地,来发展夜市经济——在夜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远远大于回报。
“在区县现有夜市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和引导,助推其提档升级。”九龙坡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夜市的打造,并非从无到有、一蹴而就,其通常要经历一个“自发形成”的阶段。因此,依靠行政手段进行选址并新建夜市,并不现实。
“不同特色的夜市,应该有不同的选址标准。”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比如,由于经营时间长、有一定污染,以大排档、夜啤酒为特色的夜市,就应该远离居住区;而以吸引外地游客为主的商旅特色夜市,可以选址在亲水性更好的两江沿线,以凸显山城特色。
目前,市商委正在收集主城各区意见,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已初步梳理出40多个备选区域,但尚无敲定的地点。
难题二:谁来管理?
前些年,“重庆夜市”是市政部门在管理占道经营行为的过程中,探索的民生工程之一。而今,随着夜市逐渐承担起扩大消费、繁荣市场等经济功能,像过去一样单纯强调“夜市规范”已不合适宜,“夜市发展”才是今后的指挥棒。在新的形势下,夜市应该怎么管理?
“前段时间,10点过就摆出来了,现在城管下班又晚了几个小时,要12点过才能摆出来。”记者走访发现,较场口磁器街摆夜啤酒摊的刘女士的境遇,道出了当前重庆主城绝大多数夜市的管理现状,“不支持,不取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黄桷坪夜市也遭遇了管理难题。
“目前,夜市的发展和管理责任全部落在街道,但与之相匹配的人权、财权、事权却依然在区级或市级部门手上。”黄桷坪街道办主任庞振华说,街道曾经也想通过“分时段的交通封闭管理”、“打造风格统一的特色街区”等方式,对黄桷坪夜市进行品牌化打造,但苦于没有财力、人力支撑而最终搁浅。
“能否将特色品牌夜市的建设压力‘一揽子’全部交给基层,这值得决策者思考。”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既然是要打造具有“重庆名片”效益的品牌夜市,就应该由市级政府层面进行统一领导协调,作好顶层设计和权责配套,在规避“九龙治水”局面的同时,预防“小马拉大车”。
难题三:什么建设模式?
在成都,“耍都”、“一品天下”等,都是由市场力量统一开发、营销的“夜市名片”。而西安的东新街夜市、南稍门夜市,则主要由政府规范管理。当前,重庆市内绝大多数夜市都是“自发形成”,政府介入极少。而今,重庆要打造代表城市形象的品牌夜市,政府与市场分别扮演何种角色?分别以怎样的比例介入?
“政府更多地是起到引导、鼓励和扶持作用。”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市场应该是夜市的建设主体,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开发建设中的调节作用,发挥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打造品牌特色夜市,其核心工作则是业态调整。”渝中区商委主任伍毅认为,单纯依靠市场手段进行业态调整,过程漫长,因此,品牌夜市建设初期,应该加大政府投入,重点集中在环境打造、氛围营造、公共设施完善等方面,以撬动社会资本的进入。
伍毅举例,渝中区较场口的30度街吧、得意不夜城和磁器街、八一路三大板块,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条“夜市经济”带,且基本都是交给市场在运作。但在开发先期,渝中区政府在背街整治、外立面改造、业态“腾笼换鸟”等方面,没有少花功夫。
“由于夜市经济具有特定的经营时段,所以并不需要单独开发,可以依附于城市现有的其他资源而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投入的,更多是一种管理和协调。”江北区商委负责人认为。
他举例,比如未来,北滨路沿江地带白天可能是以商务、美食、休闲等业态为主,晚上则可以成为商旅夜市聚集区,主要依托连片的商业设施和亲水风景,吸引人气和商气。而政府需要投入的,便是方便停车、延长公交服务、加大市政管理、助推形象宣传等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