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寸滩港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这个实际年吞吐能力200万标箱的港口边,停泊着一艘艘大货船;起重机正将一个个标准集装箱从船上吊装到货车上。
这些集装箱里,装载着并非全是“重庆造”,有近一半为“四川造”、“贵州造”……它们通过寸滩港,将被运往世界各地。
目前,包括寸滩港在内的14个口岸区域,构成了我市水、空、铁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助推不靠边、不靠海的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改变了中国内陆的对外开放格局。
口岸建设
助力重庆东西双向开放
曾几何时,对地处内陆的重庆来说,根本谈不上开放的口岸体系建设。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大进大出”的产业支撑;二是内陆地区存在口岸小、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制约。
随着我市实施“垂直整合”的加工贸易新方式,笔电、机电设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口岸运营提供了货源。与此同时,我市也加快实施了一批口岸建设,包括水运、航空、铁路等口岸,也包括保税(港)区等。
“这些开放的口岸,已成为重庆实施东西双向开放发展战略的主要平台和通道,让重庆成为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和交汇节点。”市政府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便捷的物流大通道,助推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造”笔记本电脑、摩托车、汽车等产品加速奔向全球市场,推动了我市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今年1—4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759.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70.5%。
指定口岸
丰富了市民餐桌
立体的口岸开放体系建设,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从美国加州农场采摘下来的车厘子,仅仅耗时3天,便能到达重庆市民的家中。5月9日,重庆口岸首次成功进口美国水果。
得益于重庆机场的水果指定口岸,进口水果到重庆,不用中转,便可直抵。这样一来,进口水果不仅新鲜,价格也将便宜20%—30%。
曾经,由于重庆没有进口指定口岸,大量进口商品只能经上海、广东、广西等沿海沿边口岸入境,再转运到重庆。为进一步扩充完善重庆口岸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市将进境水果、种苗、原木、粮食、肉类,以及整车等指定口岸的建设和申报提上了日程,并全力推进。
今年1月,重庆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在江北国际机场开通试运行,10多种进口水果在春节期间,直接从重庆空港口岸进境。目前,重庆已引进水果进口商二十余家,冰鲜产品进口商十余家,进口产品来自泰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三文鱼、海参等高档水产品,年进口量达2000余吨,位居同类产品全国第二。
重庆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寸滩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将全面建成,届时,进口水果进入重庆市场的时间还将大大缩短。今后,我市将依托已有航空、水运、铁路等一类口岸,进一步丰富口岸进出口商品种类,做大做强口岸经济。
放眼未来
我市还将新开四大类口岸
口岸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开放深度和广度,以及长期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是外商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未来,我市口岸建设还将描绘更美丽的蓝图:
我市将新开四大类口岸,新开万州机场、巫山机场等航空口岸;新开一批沿江水运口岸、公路口岸和指定口岸。
到2020年,重庆口岸及具有口岸功能的作业区域,将达到25个,较现在增长66%。
同时,各种形态的进出口业务,也将在重庆通关作业。
寸滩水运口岸,将全力构建和打造政策最优、功能最全、优势明显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一流的内陆水运通关口岸,实现年运输集装箱250万标箱。同时,积极推进万州等二类水运口岸和江津珞璜港等多个口岸后续监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口岸功能。
重庆铁路口岸,到2020年,将建成50万平方米的口岸作业区、3平方公里的铁路综合保税区,实现1000亿元的铁路物流贸易额,成为内陆地区西向对外大通道的战略起点、重要平台和重要的铁路物流集散地。
航空口岸,我市正在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航线开发为重点的江北机场四期扩建项目。该项目拥有70万平方米航站楼,实现3条跑道运行,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4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55万吨,预计2015年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