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主办的2014“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昨天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了重庆赛区预选。
本届“汉语桥”与往届稍有不同,往届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为主题,只针对高校外国留学生,而本届主题为“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参赛对象扩大到了全体外国人。因此,昨天参赛的35位选手,除重大、重邮、西南大学、重师、川外等8所高校的34位外国留学生报名外,还有一位社会人士———来自重邮移通学院的德国籍外教。
另一个不同体现在特别增加的笔试环节。约半个小时的笔试,旨在考核这些外国选手对中国文化、历史、习俗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而正是这个新增加的环节,让三位参与阅卷的评委忍俊不禁。
由于不能透露笔试的具体题目,作为评委之一的重庆晨报要闻编辑部主编王方杰表示,外国选手们在汉语作文部分的表现“很接地气”,很多选手都描述了与重庆这座城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这里的美食、美景、美女。
同样作为评委的新闻主播陈力,则含蓄地剧透了作文题目———最喜欢的中国美食,他对其中一位名叫“石头”的法国小伙所写的作文印象深刻,陈力说:“他写兰州拉面,其中一句是‘吃到面条,就想起家里的妈妈’,我忍不住给了40分的满分。”当然,最令陈力难忘的是另一篇以小面为主题的作文,那位留学生在该作文中豪爽地感叹“不吃小面非好汉!”
到昨天下午5点半,重庆赛区决出了4位获得“进京通行证”的选手,他们分别是:12号马中义(马里,重庆邮电大学)、13号佳丽(哈萨克斯坦,重庆交通大学)、32号帕里扎(哈萨克斯坦,西南大学),以及社会选手潘府德。
他们与汉语的故事
马里马中义:《喜羊羊》是他“汉语老师”
“大家好,我叫马中义,我来这里嘿(很)高兴,嘿喜欢这里美丽的方言,我虽然说得嘿孬,但是你们可以给我多多指教。”昨天的预选现场,来自马里的12号小伙一开口,就因地道而亲切的重庆方言,引来哄堂大笑。
马中义是重邮留学生,在该校通信专业大二就读。对他而言,来中国,来重庆,学汉语,三件事都正好进行了两年。基于对这里的喜爱,他让一位重庆的朋友给自己专门取了“马中义”这个具有内涵中国名字。“马里、中国,有友谊、讲义气。”他如此解释自己的名字。
马中义会讲法语、英语和好几种非洲语言,而通过两年的学习,他的普通话也已讲得字正腔圆,但他还是坦言“汉语不好学”。他喜欢通过看电视学语言,不过,刚到重庆时,电视里播放的内容,他都听不懂,最终,他将电视画面定格在了中国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上。“动画片对话简单,容易让人进入语境。”提起当时唯一能看懂的电视节目时,马中义这样说。学习汉语两年,他也不知道自己反复看过多少遍《喜羊羊》。
越南杨进黎:分不清4和10 差点闹笑话
穿着蓝色衬衫的21号选手杨进黎,普通话同样标准而流利。在重邮经济管理专业读研二的他,尽管来重庆只有一年多,但学习汉语却已长达10年。
在杨进黎看来,越南与中国有文化差异是肯定的,但同为亚洲国家,两国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昨天的一道笔试题,或许多数选手挠破头皮都想不到正确答案,杨进黎却可以轻松应对,这道题的题目是“挂着()头卖()肉”,要从“鱼、兔、羊、马、牛、狗”等汉字里选字填空。“很明显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嘛。”他说,这个成语在越南语中也有,而且同样是用来形容诈骗或欺诈行为。
杨进黎的胸前挂着一台单反相机,这是他每天都会随身携带的工具,目的是为了记录每一个他到过的重庆的地方,如老君洞、一棵树、南山植物园……提起重庆方言,杨进黎聊起了自己进超市的一次经历:他买了一斤并不名贵的柑橘,称重量时,却听售货员发出“10元”的声音,他不禁吓了一跳,后来他才看清了售货员的手势,对方说的是“4元”,他说:“重庆话与普通话不一样,平翘舌不分,险些让我闹了笑话。”
日本吉田诚:49岁开始学汉语,学不好不回国
4号选手、重庆交大的日本进修生吉田诚,是昨天年纪最大的选手。今年53岁的他已是连续第三次参加“汉语桥”的比赛。
吉田诚是4年前脱产来渝学习汉语的,此前他在日本一家软件公司上班,收入中等。吉田诚一直想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但他发现,以他当时49岁的“高龄”,想要在日本这样的大环境中学汉语,几乎是事倍功半,于是他毅然辞职,然后来到重庆。
在重庆的4年里,吉田诚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都与近20个中国大学生通过类似“外语角”的方式交流,前一小时说汉语,后一小时说日语。这种互助和互换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双方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文化交流。吉田诚笑言,自己来中国学汉语,在日本的妻子很支持,还特别叮嘱“没有学好汉语,就不要回家”,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一向认真的吉田已抱定了“不学成,不回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