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如何紧密结合?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苏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便携式腹膜透析清洁仓”项目探索出了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利用这一模式,今后或将在重庆催生出更多好项目,让科技成果更好地实现转化。
那么,同恒源、重庆智阖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究竟是如何进行产学研合作的?
他说,首先,项目研发的初衷来自市场——由北大第一医院提出临床需求,然后由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前介入进行专利分析,判断技术开发价值,确定技术研发路线。
据悉,目前,全球大约有9000万条专利文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全球最新的技术信息,90%以上都是先通过专利反映出来。有效利用专利文献,能帮助研究者掌握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同恒源研究专利文献时发现,近年来,在腹透设备和耗材领域,全球虽然并无成熟的类似产品推出,不过专利申请却在不断增长。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和机构都在关注这一领域,并且已开始进行专利布局。所以,该项目发展前景看好。
“通过专利分析确定好技术研发路线,也能让技术研发团队少走很多弯路,其中技术研发周期平均可缩短60%,节约科研经费40%。同时,也有效地绕开了他人设置的专利陷阱,规避侵权风险。”苏平表示。
此外,在项目研发中,北大第一医院以技术研发和临床试验为主,智阖康以技术实施和转化为主,同时,同恒源及时跟进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各自明确分工。
“三方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法律的观念和规则上,并事先进行了合理的权益分配,因此这种合作关系更加稳固,不会中途‘分手’,让项目提前夭折。”在苏平看来,这种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不仅为各方都创造了更大价值,也让科技成果顺利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由于具有可复制性,今后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项目上得到推广,让更多科技成果能够在重庆接上‘地气’!”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