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就重庆市而言,每年由国家和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多达300余亿元。
如何让300余亿元的农业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
“从去年开始,我们从投资使用方向和投资方式入手进行了改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现代农业办公室负责人陈刚权说,一年来,改革大幅度提升了财政投入资金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才能让10亿财政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财政对我县农业的投资在逐年增大。”石柱县水务局副局长曹方游说,以水利投资为例,去年市以上财政资金投入石柱的资金就有2.87亿元。
在现代农业上的投入也不少。陈刚权说,县财政每年投入现代农业的资金有4000万元,加上市级以上的投入,每年都有七八千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各级财政每年投入石柱“三农”的资金不下10亿元。
在去年以前,财政投入现代农业的资金,并未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县里将部分资金分给乡镇,乡镇再自行安排。即使县里统筹安排投入的部分,也主要投给龙头企业等作生产性补贴。
陈刚权说,要让财政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只有改革。
改革从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入手
2013年起,石柱从现代农业投入开始,对农业投入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
在投资使用方向上,县里规定,财政投入现代农业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到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龙头企业;在投入资金的分配上,实行项目制,先由需要投入的业主和合作组织等申报项目。在财政资金的投入额度上,实行项目的投资总额中,龙头企业和城市资本投资的业主申报的项目,财政补贴40%;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申报的项目,财政补贴60%。
在项目投入总额上也实行控制,原则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申请补助总额在80万元以内,县级龙头企业在60万元以内,其他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在30万元以内,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在15万元以内。
在投资方式上,对申报的投资补助项目,由相关部门会同财政、现代农业办,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专家对评审结论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而对通过评审确定纳入投入补助的项目,也从以前那种先下拨财政款,后验收的方式,改为“先建后补”的方式。由申请项目的业主等先行建设,经验收合格后,财政投入部分才拨付到位。
2013年,该县共补贴了8个种植、养殖业大户,47家专业合作社、15家农业开发公司和龙头企业。
投资方向和方式的改革让财政投入效益大增
“投资使用方向和投资方式的改革大大增加了财政投入资金所产生的效益。”陈刚权说,它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调动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石柱县金土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西沱镇南坪村流转了2000余亩地建红薯和马铃薯基地,在完善基地的水利等基础设施中,这家公司向县现代农业办公室申报了一个项目,经评审,由财政投入30万元,公司自己投入50万元,在这2000亩土地中建起了蓄水池、灌溉渠、道路等基础设施。
“财政投入资金,让我们这个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王场镇双龙村久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桂刚说,去年,通过向县里申报项目,专业合作社在300亩蔬菜基地里,不仅建设完善了3口蓄水池等,还建起了大棚设施。
“通过整合国家财政资金的改革,让水利投入的效益大增。”县水利局副局长曹方游说,马武镇在1989年建中型水库时,有400余水库占地移民。多年来,财政几乎每年都投入资金,解决这些移民的临时生活困难问题,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移民的生存问题。
2013年,石柱在改革财政投入方式中,决定整合国土部门的地质灾害资金、建设部门的危旧房改造资金,以及水利后扶资金等,把这批水库移民就近搬迁,集中建居住点,并配套发展产业。目前,这一整合了上千万元资金的投资项目,已通过国家水利部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