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入,人们的网络行为已经不止是停留在虚拟社交层面。个人货币财产、文字信息、日记、图书、影像素材等大量实物资料逐渐转化为虚拟数字形式,进行着网络交易或储存。而它们的存储之地也许仅仅是一个账号,钥匙就只是一串密码。如果有一天,其所有人突然离世,这份账号和密码是否也会随之而去,只留下无人认领的“网络遗产”?
网生活
网络遗产何处安放之一
27岁的重庆女孩儿向影(化名)这几天一直在北京忙碌。不久前,她的一位同龄的女性朋友在一起事故中突然离去,她参与到处理朋友留下的东西当中。
可是能够追寻的线索不多,向影有些焦急,她甚至无法找到朋友可能会留在网上的财产。
“如果还没来得及向家人交待买了哪些网络理财产品,更没有告知账号和密码,突然有一天就走了,网络遗产将归何处?”当被问及这个问题,起初多少会令人错愕。但细细想来,在互联网金融日益普及的现在,这确实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通过网络方式购买的理财产品和证券基金等等,家人若不知道这笔财富的存在,又该去哪里寻找呢?
“余额宝”们无迹可寻
在电脑上点一下鼠标,就能完成贷款;输入几行数字,就能实现基金交易;走在路上只需两三个步骤就完成手机支付……这些快捷的操作背后,是日益膨胀的个人网络支付金额。但网络上的这一笔“巨额”的财富,又如何继承呢?
“她留下的东西不多。”忙着处理朋友后事的向影说,除了朋友房间和公司里的资料和生活用品,朋友没有任何留言。因为事发意外,连同手机、银行卡等信息都一同消失。“她是个年轻女孩儿,青春时尚,可能在网上有购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但这一切已经无从得知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些线索,也好多留点东西给叔叔阿姨。”
现在很多金融产品都能“网购”,余额宝只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一项。
巨额个人财产“藏”于网络
据公开报道中的数据,截至2014年2月底,余额宝客户数量已经突破8100万,规模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事实上,余额宝也只是众多基金中的一只,网上基金销售规模远不止于此。据兴业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在线基金销售能够带来1.5万亿元的销售规模。
记者昨日尝试着通过网络平台注册开户了广发基金,只需要绑定个人身份证,并关联相应的银行卡,即可开始交易。这样的开户信息绑定,也发生在诸如基金、股票、债券等网络理财产品交易中。其他如保险、黄金等投资产品都能通过网络完成购买,除此之外,还能通过网络进行个人贷款业务等等。
网络金融产品如浩瀚大海,如果逝去的亲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找寻的过程就如同大海捞针。
网上出现“遗产托付公司”
飞机的黑匣子可供调查人员获取飞机失事后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也有一个“人生黑匣子”悄然兴起,这就是“网络遗嘱”。昨日,该网站CEO李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第三方网络保管及传递平台,用户可将生前不方便告知或未及时告知的遗愿、财产信息等存放在网络遗嘱保管箱,以防突发性离世后信息丢失、未能及时告知亲朋好友而留下遗憾。他说,目前总共有用户361908人,其中重庆就有7633人。
李佳说,目前在国内只有这一家可以保管网络财产的公司,去年一位32岁的女性交通意外过世,其家人也通过此方式得到她留下的网络遗产,“这是网站上线4年来,唯一一个案例。”
法律观点
“网络遗产”最好也去公证
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忠林表示,不管是网络上的还是线下的财物,都应该按照实物遗产来看待和处理,操作中的不同主要是技术层面。
陈忠林教授说,对于个人网络财物的处理,建议最好是写到实体遗嘱上,找到公证处,或者公证律师。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应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公证人证明,公证机关在审查其合法性后,予以确认公证才能生效。至少这样,网络理财遗产在法律上会多一重保障。
一定要看
四条线索可追回“网上理财遗产”
线索一:银行交易流水记录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有亲属意外过世,可以拿其死亡证明逐个去银行查询。银行将提供该开户人是否通过其银行的账号开通第三方托管账户,并能查询第三方的托管账户及保证金数目。但是无法查他的账户收益、亏损等,只能拿着银行提供的账号再到基金、股票交易公司查询。
线索二:电子邮件
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理财产品,个人信息中往往需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必填栏目。只要能进入当事人的电子邮箱,就可以查找到当事人购买网络理财产品的线索。
线索三:手机短信
诸如余额宝、财付通等理财产品,与手机号码绑定是必然程序。账户所有人每一次交易都会收到短信提示。通过手机短信查询,也能获得相应理财产品购买的关联信息。
线索四:人民银行查询
这大概也是最不得已的方式,记者昨日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获悉,如果当事人遭遇特殊情况,人民银行可以配合公安机关、司法机构要求,查询该当事人在银行开户和交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