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援平主任在“走进国侨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郝斐然 摄)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郝斐然)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背景下,海内外侨情持续发生变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3月20日在京举办“走进国侨办”新闻发布会,裘援平主任答记者问,全面介绍了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及其面向全球、放眼长远的战略思考。
国务院侨办确定今年为“和谐侨社建设年”,主要是以推动侨团发展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侨胞为重点,着力实施“惠侨工程”,务实推进海外和谐侨社建设,更好的为广大侨胞服务。
裘援平介绍说,除东南亚等传统侨胞聚居地外,北美、西欧、大洋洲、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成为侨胞新聚居地。华商企业步入现代化、国际化轨道。华侨华人公民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海外侨胞与祖(籍)国联系更加紧密,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增强,同时也对祖(籍)国抱有更多期待。全球兴起“汉语热”,而“汉语热”背后的问题不应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侨办对下一步侨务工作做了详细布局。
外籍华人申请中国"绿卡"条件有望放宽
裘援平说,针对近年来侨界反映的中国“绿卡”门槛较高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改完善“绿卡”颁发和管理办法。“我们在积极争取放宽外籍华人申请‘绿卡’的条件,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裘援平介绍说,去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是两部重要的涉侨法律和行政法规,为华侨华人入出境提供了更多便利。
除此之外,《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深入实施,华侨华人专家、创业团队等有望进一步受惠。裘援平说,国侨办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有关部门和各国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交流,搭建海外专业人士为国服务的便利通道。加大“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博士团”、“侨资企业地方行”、“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等活动,鼓励侨胞参与区域发展战略、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
裘援平表示,国家侨务部门加大侨商投资权益保护力度,逐步解决了海外侨胞在华居留、身份证件使用、子女就学、就业参保等问题,为外籍华人来华探亲等提供更多便利。推广地方侨办与司法部门成立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依托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讼代理等为侨服务。
海外华商重点领域早布局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海外侨胞侨商已经抓住了改革开放前35年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自身事业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新形势,裘援平主任寄语海外华商,“要积极了解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
裘援平进一步指出几大重点领域,从宏观上看,“这次改革的重要方面是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简政放权,让发挥更大作用,这无疑为侨资企业发展进一步松绑,进一步扩宽空间”。
从地域上看,中国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构想,这与东盟自贸区在区域上有相当部分的重合,是旅居在东南亚的侨商的产业布局所在。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则面向中亚地区。
从产业上看,高铁、水电、核电、基建等领域的部分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需要走出去,裘援平为海外华商出谋划策,华商企业可以帮助需要走出去,但经验不足的国内企业牵线搭桥,做中间人的角色。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会加大进口的力度,从“世界工厂”逐渐转变为“世界市场”。随着上海自贸区和其他城市的自贸区兴起,裘援平希望华商企业充分利用好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留根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华文教育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相生相伴,是保持华侨华人民族特性的根本保证,是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被侨胞们形象地誉为‘留根工程’”。
据裘援平介绍,当前约有2万多所侨胞自掏腰包创建的海外华文学校,几十万教师,有几百万在校生。如今已不局限于华裔子弟在学中文,不久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还专门访问了华盛顿育英学校孔子课堂,“汉语热”全球兴起。
裘援平提醒道,在全球“汉语热”兴起的背景下,不能忽视华文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普遍性的华文教育问题包括:基础薄弱、新挑战的出现、内生动力不足、社会知名度和参与度不高。
针对这几大问题,国侨办提出解决办法如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华文教育,加强华文教材建设和华文教师培养这两项基础性工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华文教育工作。
鼓励侨胞增强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
“海外侨胞作为住在国的少数族裔,要真正立足当地社会,除了提高经济地位外,还应实现社会融合和政治参与,逐步提升政治社会地位。”国侨办鼓励广大侨胞增强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加强与住在国主流社会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社区事务,增进理解、减少隔阂,与其他族群和睦相处,不同文明交融互鉴。
裘援平进一步说,中华民族历来有恋祖爱乡、情系桑梓的传统,广大侨胞始终与祖(籍)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始终对中华语言文化充满感情,始终有保持民族特性的强烈愿望,我们会尽力满足他们这种心灵依托和精神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