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华社,杜修贤的摄影生涯迎来新的转折。他做梦都没有想到1960年元月,杜修贤正式调到中南海,做了周总理的随身记者。刚刚来到总理身边,杜修贤就跟随周总理视察邢台地震灾区、随刘少奇主席出访南亚三国。周总理、刘主席尊重他国民族习俗、与民同乐的身影打动了杜修贤,他端着相机不停地拍……本文摘自《聚焦红墙》,现代出版社出版,作者:顾保孜,摄影:杜修贤。
随周总理视察邢台地震灾区
1966年,杜修贤给周总理拍了一张愁眉远眺的照片。没有想到那年邢台地震和“文化大革命”接踵而至。余震引起一截残墙倒塌,砖头土块就滚落在了总理的脚边。
进入1966年,刚开始大家都没有感觉今年和往年有什么不同。春节过后,周总理到玉泉山休息几天,说是休息只是工作挪了个地方而已。杜修贤在他身边16年,几乎没有看见他有过休息日,就是去外地疗养,也带有视察的任务,有时甚至比在北京还要忙,白天到处跑、找人谈话,晚上回来还要开会,或是看文件。
总理到玉泉山以后,杜修贤的拍摄工作就少了一些。一天早晨,他起床想到外头走走,因为长期的职业习惯,即使在外头散步也喜欢手里抓个照相机,万一遇到有新闻价值的镜头,不是可以顺手拍上几张吗?
杜修贤慢慢沿着石子小路往总理住的小楼走去,转过一个弯儿,就看见周总理一个人站在门前的空地上,迎着初升的朝阳,用手搭了凉棚,“你刚才看什么呢?”杜修贤还是不能忘记刚才总理那独特的表情。
“你没看见吗?北京上空污染很严重啊!”
杜修贤赶紧也顺着总理指的方向看,越过黄秃秃的山坡和一簇簇干枯的树林,远远看见北京上空灰蒙蒙一片,好像有许多浮云盖在城市的上面。
总理没有再说什么就转身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了。
后来杜修贤将照片洗出来,感到很不错。人就是很有意思,当拍领袖人物一种表情多了,就想拍出其他效果的照片来,果然,总理这张照片和他以往的照片不同,凝重、忧郁而且显得有些焦虑。没有想到,仅仅隔了两个月,河北邢台地区传来地震的消息;又隔了一个月,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多年以后,杜修贤也十分疑惑,那时总理的内心是否有所预感,否则他为什么要愁眉紧蹙地远眺,而且视力所及处留给他的却是北京空气污染的景象?
现在再看这张照片,竟然是杜修贤所拍总理的相片中最得意之作,也是许多人最想得到的照片之一。
总理从玉泉山回中南海不久,即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的电波迅速传到中南海。3月9日,杜修贤随总理急速到北京南苑机场。在那里已经备好了一架直升飞机,他们刚一登上飞机,飞机就起飞了。
当直升飞机飞临邢台上空时,杜修贤就看见机翼下地震带来的惨象。田地裂缝,一道道深沟里翻出白花花的沙子,房倒屋塌,村庄像一个个碎瓦烂砖堆。
飞机在寒风中降落了。总理一下飞机就对赶来的干部群众说:“你们受灾了,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接着,就在飞机旁,总理向邢台的地方干部询问地震情况。从杜修贤当时拍下的照片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周总理当时的表情:他一脸的忧心和焦虑。晚上,周总理没有休息,径自到隆尧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灾情,部署工作。看见总理的眼圈发黑,面色有些憔悴,杜修贤心头不禁一酸,总理的睡眠时间太少了。
直升飞机在村北的一块空地上降落了。数千名群众早已聚集在这里等候。当总理一下飞机时,就看到了群众眼中的企盼和泪水。就像孩子见到了父母亲,这时,群众中有人情不自禁地高呼起口号:“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总理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总理代表党中央向群众讲话。“同志们,乡亲们,你们受了灾,损失很大,党中央和政府非常关心你们。毛主席让我来看望大家,慰问大家。”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群众的掌声、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上空。
周总理继续说道:“昨天夜里,我到了隆尧县城,听了地委、县委的汇报,今天又来到这里。这次地震来得突然。你们这个地方是地震的中心。20年前,在抗日战争中,你们也受了损失,那是和民族敌人作斗争。这次是和地底下的‘敌人’作斗争。”
周总理讲完话后,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开始走访受灾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