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为何下达"一号命令"疏散在京老同志?
摘自余玮著:《平民邓小平》,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林彪下达“一号命令”
1969年3月,苏联军队4次侵入中国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地区,打死打伤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指战员,制造严重流血事件。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还击。中国外交部3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这一边境武装冲突事件,加重了党内存在的关于认为国际形势日益严重、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估计。3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上着重谈了准备打仗的问题。由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备工作。
10月17日,林彪作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抓紧武器的生产,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等。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等将此作为“林副主席第一号令”下达,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为配合战备需要,中央决定把一些人员从北京疏散到外地,朱德、董必武被疏散到广东,叶剑英被疏散到湖南,陈云、王震等被疏散到江西,聂荣臻、陈毅等被疏散到河北。被打成“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刘少奇重病在身,早在7月9日医生会诊他的病情时就提出:“现病人的情况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但刘少奇仍是转移的重中之重,就在林彪发令的当天晚上,刘少奇就被用担架抬上飞机,送到河南开封一个壁垒森严的天井院中监禁起来,并有一个排的武装部队看押这个奄奄一息的老人。20多天后,即11月12日,刘少奇孤独地冤死在监狱里。
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邓小平被送往江西南昌,被打成“党内第三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陶铸被送到安徽合肥。其实,林彪发布“一号命令”的用心是险恶的。聂荣臻元帅曾说:“实质上这是林彪进行政变的一次预演……以备战为名,把军队的老同志赶出北京,为他篡党夺权扫除障碍。”
据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回忆,在中央作出上述的决定后,毛泽东曾对汪东兴指示:“要把陈云、王震他们放在交通沿线,来去方便。”毛泽东说:“万一打起仗来,要找的时候,我还离不了这些人呢。这些人还用得着,我还要他们呢。”在紧张的战备气氛中,要准备打仗,中央安排疏散,毛泽东也要到外地去。周恩来报告毛泽东,想让汪东兴留下,帮助做疏散工作。毛泽东批准汪东兴留下10天。这样,和邓小平等谈话的工作,就落在汪东兴身上。
10月的一天,汪东兴带着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来到邓小平家。汪东兴告诉邓小平,由于战备需要,中央决定将一些人员疏散到外地,邓小平夫妇安排去江西,去江西后还准备安排去工厂劳动锻炼。听到疏散的消息,邓小平感到很突然,他想了一下,向汪东兴提出,他的继母夏伯根自从被撵出中南海后,一直住在外面,年纪大了,独自一人无人照看,想带她一起去江西。对于这个请求,汪东兴当即表示同意。最后,邓小平说,以前主席说过,有事情找你,到江西后是不是还可以给你写信?汪东兴表示可以。
于是,邓小平夫妇心里踏实多了,加紧准备离京事宜。他们不知道,为了安排好他们的江西之行,老战友周恩来正亲自进行着详细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
10月18日上午8点,江西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话铃响起,办公室主任程惠远拿起听筒,一听是周恩来总理的声音:“中央已经决定了,邓小平夫妇到你们江西去,到那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参加些适当的劳动。这些同志下去以后,年纪都大了,到南方去以后,气候又不适应,有没有暖气呀,房费不要收太高,对他们生活要适当照顾。”
程惠远不敢怠慢,稍作准备,即向离南昌350多公里的婺源县奔去,向正在这里下乡的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政委程世清汇报。
当天晚上,在下榻的景德镇招待所,程惠远又接到一个非比寻常的电话,电话传达了林彪下达的“一号命令”,并指示,从北京疏散下来的“走资派”,在江西接受监督劳动,不日即到江西。
两个电话,两种精神,程惠远哪敢再事休息,遂星夜兼程赶到婺源县,向程世清汇报了一切。
程世清对林彪副主席的拥戴,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写的《在林彪副主席家作客》一文,极尽能事地讴歌了林彪俭朴的生活以及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忠诚。在南昌市中心,他依照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外形和规模,建造了一个“毛泽东思想万岁纪念馆”。他斗胆在《伟大会师》的油画上,让林彪取代朱德,作为第二号人物与毛泽东会师。程世清的所作所为赢得了林彪的信任和重用。当林彪借局势紧张之理由,把自己极端仇视的老革命家一一赶出北京的时候,他想到了程世清。
也正是考虑到程世清同林彪的这层关系,周恩来才抢先一步打来电话,并特意加上一句:“毛主席在九大说过,邓小平同志的问题和别人不同。”周恩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和程世清打个招呼,使其不敢肆意地对邓小平夫妇施加迫害。
周恩来的这一着果然见效,聪明的程世清很快表示:“我们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坚决执行总理指示。对陈云、王震同志以及邓小平夫妇来江西,我们表示欢迎。我的想法是——他们什么时候来都可以,来后3人先安排在宾江招待所,打算把江西的情况分几次向他们作些介绍与汇报,然后把邓小平夫妇安置在赣州,至于陈云、王震住在什么地方,同他俩商量后再定。只要他们同意的地方,暖气我们给装。周总理对老同志生活上那样关心,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教育。我们打算他们3人来后,每人给他们配小车一辆,下段活动以及今后看文件、生活上的问题,我们都做具体的安排,我们保证陈云、王震同志及邓小平夫妇的绝对安全,不准造反派和红卫兵冲击他们……”
周恩来原则上同意江西的安排,但对邓小平去赣州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赣州远离南昌,交通不便,条件较差,因此建议把邓小平安排在南昌郊区。至于住房,他提出,让邓小平住一幢两层楼,楼上他们夫妇住,楼下工作人员住,最好是独家独院,能散散步,又比较安全。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程世清与有关部门商定,将邓小平夫妇安排在南昌附近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住在工厂附近的望城岗原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现改为南京军区南昌陆军学院)的一幢两层楼。
对于江西,邓小平并不陌生。他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起落就发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江西,并一直延续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直到遵义会议前夕,他才得以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在即将离开北京、前往江西的时候,邓小平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接受中央对他的处理,重申对中央和主席做出过的保证,以一个普通党员和公民的身份,尽力工作和劳动,并希望将此信转报主席和党中央。
邓小平知道,这次离开北京,虽然算是结束了被囚禁的状态,但在千里之外的江西,与中央和毛泽东的距离就远了。离开北京之前,他写信给汪东兴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要通过汪东兴将信息传递给毛泽东。正如邓小平所愿,汪东兴转呈了毛泽东,而且毛泽东本人也看到了邓小平这封信。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