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与委员、专家对话教育改革目标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
摄影:李维娜
“对城乡公办小学、初中实行标准化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教育部正在做相关制度安排,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校长教师县域内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村小和教学点任教。”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
“一个地方不能由一家社会组织垄断教育评估监测,可以培育一个体系,从政府之外的机构公开竞标,公开结果。”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
“我们需要关注农村教师怎么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且干得长。”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
让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就近接受良好教育,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保障一定区域内小学、初中的硬件和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基本均衡?评价教育的结果怎么样才更有公信力?
两会期间,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图左二),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左三)、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左四)对话教育改革,访谈由本报记者董洪亮(左一)主持。
实行公办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
主持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如何通过配置资源缩小城乡小学、初中的教育差距?
刘利民:我国用25年时间,成功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此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既是促进教育公平,也是提高教育质量。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中义务教育占52%,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成为重点。
最近,我们提出对城乡公办小学、初中实行标准化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这将改善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教育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基本办学条件,使得这些学校通过三五年的建设,能够在教学条件上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在生活条件上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仪器设备的配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马敏:许多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做的,比如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城市和乡村是一种标准建设的,可以说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中国要成为一个教育强国,一定要进行标准化建设。
张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非常重要的规定,也是全世界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主持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刘利民:现在全国平均11个学生就有一台电脑,58%的中小学校接入了互联网,全国80%多的教学点通过接通网络等方式接收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农村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
26省已有校长教师流动政策
主持人: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最大差距是师资,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刘利民:我们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的交流轮岗制度。教育部正在做相关制度安排,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校长、教师县域内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村小和教学点任教。
这些年各地在教师流动方面也有很好的探索。比如:辽宁省教师校长定期流动制度,保障各个学校教师队伍均衡配置;或是开展普遍支教,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困难地区的学校任教三年;或是对口帮扶,强学校带一个弱学校,成立学校联盟、教育集团。
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现在需要进行制度升级,建立定期流动制度——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目前26个省已经有了校长、教师流动的意见或者政策。去年我们认定了293个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些县既重视学校建设,也重视师资均衡。
张力: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长足发展,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农村教师怎么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且干得长。
教育评估将委托第三方机构
主持人:怎样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升评价的公信力?
刘利民:教育部目前正在推进管、办、评分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也已经成立,主要任务是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比如,2012年我们对一些省进行了教育财政的督导,追回了438亿元教育经费。同时,要把教育教学的督导常态化,对52万所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1.2亿学生开展督学,监督教学质量。还要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未来,教育评估监测将逐渐委托给一些社会组织即第三方机构来做,评估监测结果要公开。
马敏:一个地方不能由一家社会组织垄断教育评估监测,可以培育一个体系,从政府之外的机构公开竞标,公开结果。
@PTU机动部队:希望能提高教师待遇,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追影子的人:希望政府大力加强远程教育建设,为边远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和其它地区孩子平等的学习机会。
@没有答案的哥德巴赫猜想:期盼政府能加快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
——人民网网友关注“两会e客厅”